元明清文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这种状况,在先秦到唐宋文学研究领域也同样存在。如现在研究这些时段的博士论文选题,有“后代某位诗人对前代某位诗人的某种诗体或某种题材的诗歌的接受”这样的题目,显然也日趋重复和琐细。 关于疏离。就古代文学以至整个文学研究的性质、目的和意义而言,文学作为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之一,主要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文学研究大致包括这样几个层次,一是写什么,即考察文学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生活;二是怎么写,即分析文学作品选择和运用了哪些题材、体裁、技巧、风格等等;三是为什么要写什么和怎么写,即探讨作者的生活经历、创作的社会历史背景、文学本身的发展演变轨迹等等;四是探讨前人关于上述方面的研究的得失,即对前人关于上述问题的研究的研究,包括对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文学史研究论著的分析和评价等。这几个层面的研究都是必要的、有意义的。但毫无疑问,文学的基本功能是反映生活、描述心灵,它在展示人类社会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丰富性、生动性方面,与历史学和思想史研究相比,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学创作、文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无非是要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长人们的智慧,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观察历史与社会,理解人性与人生。因此,注重生活史、心灵史的研究,探讨文学作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和人们的精神生活,它们与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怎样的联系,能对当代人的现实生活和思想感情提供怎样的经验和滋养,应该是古代文学研究的应有之义。只有这样,文学研究才能“接地气”,才能与现实生活保持联系,才能对当代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产生影响。文学研究也才能在当代社会现实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并因此受到社会较为普遍的关注,获得应有的地位。过去的古代文学研究者,都很注重对古代文学所反映的古代人生活状况和精神世界的探讨,鲁迅先生的《论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王瑶教授的《中古文人生活》等,就是典型范例。前些年赵园教授出版《明清之际士大夫研究》,着眼于士大夫在社会动乱变革时代的心灵体验,特别是他们对仕与隐、生与死等的思考,就拨人心弦,耐人寻味。反观现在的古代文学研究,似乎越来越重视后面几个层次特别是第四个层次的研究,古代文学中所反映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被搁置和遗忘,古代文学研究越来越变成了一系列文学史知识的堆积,失去温度,失去生活的气息、人的气息。古代文学研究也就日渐与社会公众疏离,日趋专业化、职业化,成为少数古代文学研究者孤芳自赏、自娱自乐的东西,在整个社会中的影响力日趋萎缩,地位也日趋边缘。高深的学术研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保持一定距离是必要的,但不能完全与社会现实生活脱节。否则,它冷落和抛弃了大众和社会,大众和社会也就会冷落和抛弃它。 总之,无论从古代文学研究的目的和使命来看,还是从古代文学研究的状况来看,为了年轻一代学者和学生的未来,为了古代文学研究的前途,我们都有必要探讨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视野和新方法。 所谓回归生活史和心灵史的古代文学研究,是指凡是与文学有一定关系的生活现象、心灵现象,不管是文人的,还是平民的,都可以研究。研究对象不限于文学本身,不仅仅研究文学反映了怎样的生活和心灵,而且研究文学所反映、所涉及的生活、心灵本身,以及文学如何反映生活和心灵。换言之,生活、心灵是研究对象的本体,文学只是研究这些现象的主要资料基础和路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无所不有,气象万千,而文学研究者熟悉文学文本资料,擅长文学分析的方法,从文学的角度切入,研究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便可大显身手,这就为古代文学研究打开了无比宽广的空间。 也许有人认为,这是脱离、放弃了文学研究的领域,而去研究历史学(包括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领域的问题。我认为不是这样。这不是放弃文学研究的领地,而是主动拓宽文学研究的领地,把本应该属于文学研究的领域,以及与历史研究、思想史研究交叉的领域,也纳入到古代文学研究的范围中来,改变文学研究日益变成历史研究和思想史研究的附庸的状况。而且,古代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分门别类的研究,只是为了专门深入研究的方便。一旦进入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各学科就必然相互贯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