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滋养内心的“古典”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顾晓清 参加讨论

    
     
    要理解一首诗,只有再写一首新的诗。从这个意义上讲,《既见君子》是一本关于“过去时代诗与诗人”的长诗。作者从字面上避开了“古典”这个为当代社会所悦纳的概念,避开了考据、鉴赏、今解的窠臼,坦诚地提出“谈论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谈论他们是为了有益于我们自身”的阅读起点;更从这里出发,去践行古典本身的含义。
    前人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事实上,古典世界自有它极其强悍和隐秘的、能够通往当下的、生生不息的存在。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体的,是相互贯通的,就像一条河流,无论时空如何变化,人之为人的情感世界依旧有其相通之处。所谓古典世界,是从今天的视角回望而成的,但今天所看到的古,在当时就是今,就是新的。孟子所谓上友古人,就是用一个真实的自己去倾听古人;最终,再试着看看这种感受和碰触,究竟有无新鲜与独到之处。因此,要理解古典世界,唯有先理解现在,理解自己。
    俄国作家梅列日科夫斯基在形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关系时说,他们“像是两块对立竖放的镜子,无限地反射对方、深化着对方”。这个比方可以同样用在更为广义的阅读上,古典、当下、中国、西方,这就好像纵横对立竖放的四面镜子,它们之间,在无限地反射、深化着对方,在这样的彼此反射和深化中,它们得以成为生机勃勃的存在。中国的当下可以相应于西方已经走过的现代进程,而古希腊或者也可以相应于先秦。这是非常美妙和珍贵的场景。一个有心的读者,便能在这四面镜子之间,在这些无限反射与深化之中,见到自己。
    然而,在这些经验加诸己身之后,是否能够变为一个更好的人?所谓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学问之道,学问到底还是要做到自己身上来。所有用百度可以搜到的知识,都只是学问的基础。所谓学问,学会问问题,能够问出来一个好的问题,切身的问题,便是好的。不存在什么确定的类似于标准答案式的东西,因为每个人的生命不同,每个人的答案,其实就在他所问出来的问题当中。《既见君子》凡九篇,谈曹植、阮籍、李白、陶渊明,读离骚、九歌、咏怀、短歌行,其实只是作者对“在古代和诗歌之后,在有古代和诗歌的世界之中,我们将过什么样的生活”的一种回答。借刘熙载《艺概》里评《离骚》说的话,“东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极开阖抑扬之变,而其中自有不变者存”,也可以用来看《既见君子》这本书。通过阅读,用这世间更多的事物去滋养、去丰富内心,而不仅仅是消耗内心。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学问,才成为一件能够滋养人,而不是消耗人、磨损人的事情。
    《既见君子:过去时代的诗与人》 张定浩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