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散文的范畴亟待确立(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 光明日报 》2014年04月 熊育群 参加讨论

    另外,艺术讲境界。中国文化所追求的天人合一,让历代文人创造出了许多意境深远的经典作品,让人类的心灵得到安抚与提升。散文的高下也在于其境界的高下。中华文明在对待自然的态度上所取的诗意化追求,让人与自然达成了最富审美性的和谐。这种文化上的追求,让艺术在表现自然世界时寻求诗意的表现。历代散文都在这样的意趣下进行创造。这是散文的正宗,主旨是讲审美的,是人与世界诗意的相遇。
    目前散文创作出现的混乱主要体现在方向引领上,关键是概念的缺失。这也给散文的评奖造成了干扰。从来没有一个文学体裁的评奖像散文这样莫衷一是,有的评奖者看重的是文集的意识形态,有的看重的是揭示了多少历史的真相,有的看重的是现实的重大问题,缺少的恰恰是从文学艺术的创新与突破上进行鼓励。
    文学和文学的观念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完成自身的历史。人类最初的文学,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包括了神话传说、诗歌、人物事件记载、政论、哲学。魏晋时代的曹丕,在《典论·论文》提出“诗赋欲丽”的特征,意识到了文学的审美特点。但他所论及的范围仍然包括奏议、书论、铭诔、诗赋等。直到陆机的《文赋》、刘勰的《文心雕龙》、钟嵘的《诗品》等相继问世,文学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思维的形象特点才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五四”新文学运动确立了以审美为特征的文学观念,把一般文章与审美的文学区别开来,确认了诗歌、散文、小说、戏剧为文学的主要门类,而哲学、历史、政论等著作不再被视为文学。这当然也与西方美学的影响不无关系。
    正是确定了文学的审美特征和创作思维的形象特点,确定了散文作为文学的主要门类之一,“五四”之后,现代意义上的散文创作才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大批作家投入散文创作,大量精美散文面世,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散文创作的繁荣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艺术性散文创作呈现良好态势,可以说中国当代艺术散文由此发端。相对“五四”散文偏于“言志”,带有较强的议论色彩,当代散文抒情性更强。散文的概念似乎明确了,“形散神不散”的理念深入人心,被捧为散文创作的圭臬,但它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散文创作天然地注重个人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的主观性,被“大我”的客观性要求所取代,散文创作因此失去灵魂,走向模式化、概念化,导致创作的僵化。
    改革开放以来,散文复苏,艺术性散文再度繁荣。20世纪90年代“大散文”风行,艺术性散文受到质疑。散文的概念开始混乱,导致创作上无序,理论批评失范,散文成了文字的收容所。文体净化再回到起点,甚至倒退到古代的“大文学”观念,一些讲话稿也当作散文收入散文选本。这一切使得这些年从文学的角度谈论散文变得褊狭,甚至没有意义。
    进入新世纪,散文的文体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上世纪末的“新散文”、文化散文继续发酵,新的原生态散文、现场主义散文、感觉主义散文、新体验……纷纷涌现,都在提出自己的散文主张,从主旨到风格都有自己对散文的认知。作品大都遵从真实性原则,进入个人灵魂深处,展示了其他文体无法达到的艺术效果与高度。这是散文文体无法忽略的表现,也是它作为独立文体获得文学体裁意义的本质显现。在小说、诗歌走向沉寂的背景下,散文反而凸显了自己的文学性,文体自觉意识已然形成,并出现各种流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