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在通达现实中彰显时代气韵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主持人:张 江(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对话人:阎晶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
    邱华栋(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
    李云雷(《文艺报》新闻部主任)
     
    张江:文学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关注现实,在与现实的互动中寻求动力和生机。任何时代的现实都是多层面、多维度的,并且永远处于跃动之中,其跃动的频率和幅度永远超越文学的追赶速度。这给创作者提出了一个重大命题,即如何敏锐、准确地把握现实并传达时代气韵。
    在把握现实中书写时代精神
    阎晶明:从总体性上讲,任何时代的文学创作都是作家对时代精神的呼应、对时代潮流的回应、对现实生活的关切。现实主义既是方法也是精神,无论作家进行的是什么题材的创作,到最后都离不开他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和评价。
    现实生活永远是丰富、驳杂和深广的,时代又总会以特定的旋律形成某一主潮,作家创作总是在处理着丰富广博的现实生活与时代潮流之间的关系。比如五四新文学虽有不同的社团和流派,但我们又可以总结出那个时代的文学的主潮;他们看似不同且时有纷争,但后人能够感受到他们共同的关切,这就是,他们都身处中国社会现代性转变的黎明时分,都对未来有着热切的期盼、有着共同的责任和热情,鲁迅的“救救孩子”、郁达夫的“祖国呵……你快强大起来吧”、郭沫若的“凤凰涅槃”,在根本处具有同一性。文学发展的主潮是无法阻止的,体现时代精神、代表时代主流的作家作品最终成为代表一时代文学高峰的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气象万千。人们既生活在现实世界里,又追踪着网络连结起的虚拟世界,即使在同一个人身上,对世界、对生活的看法和态度,也会表现出从未有过的多样和复杂;创作的题材无比丰富,无论哪一种题材都能找到一定范围的读者。这就更需要我们对现实生活做符合时代主旋律的理解,对时代脉搏有更加敏感和准确的把握。作家创作最终还必须要体现出对生活的概括能力、对时代潮流走向的判断与态度。也就是说,表现生活需要“典型性”,评价时代需要“倾向性”。
    生活的多样性体现在它的多色调中,如何倾听、理解时代旋律的多声部,掌握并传递其中的主旋律,是对作家社会担当的考验,也是对作家艺术表现力的考验。在表现现实多样性和人性复杂性的同时,作家如何给出自己的答案,同样也是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需要认真讨论的问题。主旋律不应该成为一种特别的题材,主旋律应当蕴含在千姿百态的文学作品中,保持文学形象的饱满和可信,防止空洞与说教,在做到这一点的同时,还应看到社会向善向美的发展趋势,传递出美好的理想和信念。
    张江:文学创作当然需要高超的技巧、新鲜的手法、灵动的语言,但是,当前中国作家最迫切的,是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和深入解读。创作者以既有的陈旧经验冲抵日新月异的当代生活,以单一的自我经验剪裁纷繁复杂的整体生活,以无根的虚构经验取代深沉坚硬的真实生活,凡此种种,都难以准确把握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难以创作出优秀作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