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们认为,贯彻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要学以致用—— 首先,要进一步深入地学习,吃透讲话精神。要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文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文艺表现的主体,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文艺工作者的天职。 要认真地思考和对照,我们的文艺节目生产,是否完全符合人民的要求?我们培育的品牌节目,是否做到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我们的娱乐节目,特别是脱口秀节目,有没有雷人的、恶搞的、低俗的倾向或问题?即使我们不是刻意地追求所谓“笑点”、“卖点”,但是有没有无意间的媚俗、迎合?我们应该始终不渝地把打造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作为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其次,要结合实际,开展文艺创作。省电台将组织文艺节目主创人员深入基层,打造接地气、主旋律的精品力作,推动广播文艺创作。 贴近人民,就要讲好人民的故事。回顾近年来的广播文艺节目生产,特别是广播剧的创作,那些受到广大听众喜爱的节目、剧目,基本上都是反映现实的题材,都是我们的原创。比如广播剧《洪水前后》、《海选纪事》、《冬天里的一碗热馄饨》、《草原童谣》、《山湾小站》、《野鸭岛》等等。这些作品,都是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立足于吉林大地火热的现实生活,潜心创作的优秀作品。《山湾小站》的主人公取材于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村长柏连福,《野鸭岛》的人物原型来自吉林市松花江长白岛护鸟人任建国。这些广播剧,常常是应听众的要求,一再重播。 为什么人们喜欢听?因为这些人物和故事就来源于他们身边、来源于人们熟悉的生活;因为这些故事凝聚着时代精神,传递了人民的喜怒哀乐;因为这些故事表现了人民追梦、筑梦、圆梦的过程,体现了核心价值观。 事实说明,文艺与人民的联系,是一种内在的生命联系,这是一根永远的情感脐带、文化脐带。只有仰望人类文明的璀璨星空,同时扎根于脚下的黑土地,扎根于人民的火热实践,我们的广播文艺才能更有温度、有风骨、有道德,才能传递出吉林好声音,讲述好吉林好故事,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