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爱玲小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读书周报20130125 陈子善 参加讨论

这本《爱玲小馆》是刘绍铭先生评说张爱玲及相关文字的新结集。
    刘绍铭先生是我尊敬的学界前辈,也是我的忘年交。自1990年代交往至今,我一直受到刘先生的关照和指教。小事就不说了,且举其荦荦大端:他邀请我参加他主持的2000年香港岭南大学“张爱玲与现代中文文学”国际研讨会;他作为总其成者,和作者夏志清先生一起授权我安排《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2005年简体字增删版的出版;特别是当他得知我收集张爱玲手迹以作研究张爱玲之纪念时,又慨然相赠张爱玲1993年1月6日讨论英译《封锁》事的亲笔书札原件,使我如获至宝……
    与同时代的几位学界名家一样,刘先生的治学领域甚为宽广。他是夏济安先生的高足,对中国古典和现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翻译学等等,均有所涉猎,均颇多建树。他探讨“涕泪交零的中国现代文学”,他是海外研究曹禺剧作的第一人,他翻译乔治·奥威尔的名著《1984》也必须提到,他主编的英译《中国现代中短篇小说选》是美国大学攻读中国文学的常备教材。他在小说、散文和杂文创作上也是独树一帜,享誉台港文坛。但是,刘先生近年来特别对“张学”感兴趣,也是不争的事实。大概从《落难才女张爱玲》开始,刘先生长长短短的读张文字,一篇接一篇,一篇比一篇精彩。刘先生读张,亦庄亦谐,妙见迭出,在一定意义上开拓了“张学”研究的新局面。
    而今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存在着一个“张派”,大概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了。目前已知最早提出“张派”这个说法的是王兰儿,她在1947年4月首次使用“张派文章”的提法,认为当时上海另一位作家东方蝃蝀“简直象张爱玲的门生一样”。而东方蝃蝀也认为张爱玲开创了一代“风气”,他在同年12月指出:“张爱玲虽不欲创造一种风气,而风气却由她创造出来了”,同样暗含1940年代海上文坛存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张派”之意。到了1967年6月,台湾作家,同时也是张爱玲研究先行者之一的水晶又说:张爱玲女士“这位五四以来,中国文坛杰出的女作家,对于我潜移默化的影响,非笔墨可以状其万一。如果有人指出,我的文章是‘张派’,我会毫不忸怩地加以颔首承认。”然而,更直接了当、更确切、更生动形象地指出张爱玲之于“张派”是“祖师奶奶”的,不是别人,正是刘先生。
    刘先生对“祖师奶奶”是尊重的,佩服的,认为“她的作品和身世尽是传奇”,她的笔下尽是“兀自燃烧的句子”,甚至还说过这样的话:“也许因为我跟张爱玲有一面之缘(此生因此没有白活)”,虽语带调侃,却是出于真诚。但刘先生研究“祖师奶奶”力求客观公正,注重文本细读。他熟悉张爱玲研究史,一再提醒我们:“数张爱玲论者风流人物,最值得尊敬的是傅雷和夏志清两位老前辈”。同时自己又独辟蹊径,无论对她的小说还是散文,无论对她的中英文互译还是她与她的同时代人,刘先生都能慧眼独具,自成一说。尤其对颇有争议的张爱玲的晚期作品,刘先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试图给出自己的新的诠释。
    海峡两岸三地都已出版了刘先生论说“祖师奶奶”的集子,香港有《文学的再生》,台湾有《张爱玲的文字世界》,内地则有《到底是张爱玲》,许多“张学”研究者都从刘先生这些书中受到启发。
    因此,这本《爱玲小馆》所选录的文字遵循以下两个原则:一,《到底是张爱玲》未收的;二,他近二、三年来的新作,包括讨论与“祖师奶奶”相关的人和事的一些篇章。其中对张爱玲晚期中英文书札的解读,对“张爱玲‘原罪’说”的剖析,等等,尤其值得注意。
    编选《爱玲小馆》是陆灏兄和我的建议,刘先生欣然同意。书名“爱玲小馆”,取自书中一篇同题文章,也得到了刘先生首肯。书编竣,遵刘先生嘱,写了以上这些话略作交代。希望读者喜欢《爱玲小馆》。

责任编辑: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