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孙景超:全面正确看待格律诗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孙景超 参加讨论

    【核心提示】千百年来,历代诗歌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大都承认,在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中国传统诗词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
    关于诗歌形式、体裁的争论,是百年来中国诗坛的一大热点问题。如何正确看待传统格律诗词,直接关系到对我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关系到当下诗歌发展方向问题,同时对诗歌爱好者、创作者提高学习格律的自觉性、积极性也有密切关系。
    格律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
    千百年来,历代诗歌研究者和广大读者大都承认,在唐代兴起的近体诗(也称格律诗)是中国传统诗词中最有代表性、最具典型意义、最富民族特色的一种诗体。它经历了漫长的形成过程,是中国诗歌体裁、形式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产物。它创造的艺术形式和结构最巧妙、最精致、最完整,诸多前贤对此有种种精辟论述。据马凯等一些当代诗词专家的概括,这种格律诗体有“五美”:即“均齐美”、“节奏美”、“音乐美”、“对称美”、“简洁美”。其中尤其是近体诗“简洁”的特点和优势值得认真重视。近体诗往往仅用优美动听的几十个字,就可以揭示大千世界的种种奥秘,展现尺幅千里宽广无比、绚丽多姿的画面,抒发人间喜怒哀乐的种种复杂感情,传达社会生活中种种丰富深邃的哲理。由于简洁又押韵,便于吟诵记忆,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更显重要。近体诗因具有这些优势和魅力,历来受到各族人民的广泛喜爱,因而流传领域最广、存续时间最长。
    现在一说格律诗,人们多举唐诗,因为近体格律诗最早在唐代兴起,从发展到成熟,一时名家辈出、灿若星辰。实际上,后世历代上千年,格律诗仍是诗苑主流诗体之一。根据苏州大学文学院罗时进提供的资料:《全唐诗》正在重编,估算为5.3万首上下;《全宋诗》已知收录27万多首;《全元诗》有12万多首;《全金诗》有1.2万多首;《全明诗》约为50万首;《清诗》大大增加,估计有1000万首左右。清代个人诗集数量庞大,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自序》曾说清代诗集“计当三万家以上”。实际数量要大得多,有人估计清朝诗人约有10万之众,出诗集的人很多。有的诗人作品数量极大,如清已出版的《清高宗(乾隆)御制诗文全集》收入诗4.3万首。樊增祥遗稿也达3万余首。
    从这一浩如烟海的诗歌宝库,可以窥见格律诗在当时社会生活中巨大而广泛的影响力。今天,人们一谈到中国古典文学,总离不开诗歌,尤其是格律诗。它在文学史中的地位无可替代。
    格律“束缚思想”并非不可克服
    传统古体诗词有格律过严、束缚思想的缺点,这是不应回避的,但也要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同志多次说过旧体诗格律过严、难学、束缚思想,但他始终认为作格律诗,格律绝不可少,并认为掌握了格律就觉得有自由了。格律束缚思想的问题也不是不可克服的。“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学习格律、熟悉格律、掌握了“格律”这种必然,作起格律诗来,自然渐渐就会觉得束缚少了,自由多了。害怕格律、厌烦格律、回避格律,是不可取的。
    格律诗难学,这是客观事实。其实各种高超文化艺术,诸如书法、绘画、雕刻、音乐等,都有各自难以掌握的特点、技巧、奥妙。“难”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考验。学习创作格律诗,实际是对一种高雅文学艺术的热爱、追求。按照格律严格要求去表情达意,精心创作一首意义深邃、优美动听的高质量的诗歌,在立意、构思、布局、修辞、择韵、炼句、炼字等方面,要克服道道难关。它是思想不断发展、感情不断升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同时也是艺术上攻坚克难,不断突围、不断创新,无止境地求好、争优、选美、寻妙的过程。
    格律诗传承中华文明
    在古代,“诗”为“六经”之首,孔子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又说,“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的功能、作用是多方面的。古时的士,成才之道,离不开读诗。当时说诗主要指《诗经》,到了唐代近体格律诗的出现,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丰富,诗的功能作用更加扩大,运用极为广泛。它在传承文明、造就人才等诸多方面的作用更是难以估量。且不说从唐诗(包括一些注释)中可以了解到许多历史故事、寓言、神话传说和古代文化典籍等,仅是格律诗在传承文字方面的功绩就不可磨灭。由于创造各种复杂意境和择韵的需要,一般作格律诗要比写其他文体作品涉及的文字问题多得多。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