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悲惨世界》经久不衰的激进主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3年01月 康慨 参加讨论

冉阿让(休·杰克曼饰),我们的同志
    

《悲惨世界》实为西方罕有的一部电影,它不是要为少数边缘人争取机遇,而意在改变整个制度。
    电影版音乐剧《悲惨世界》将于本周五(1月11日)在伦敦公映,坊间讨论多集中于其该片宏大的场面、出色的表演和令人印象深刻的现场演唱,但作家和社会学博士内森·纽曼(Nathan Newman)认为,人们低估了该片深刻的政治意义。片中对1832年巴黎街垒的占领,实为2011年蔓延全美的“占领”式抗议的先祖。
    纽曼说,《悲惨世界》的激进主义并非系于其正面人物,亦非他们所受的种种迫害,而在于剧中的大坏蛋沙威警长。在很多政治性电影里,坏人只是奸商或贪官,但沙威奉公守法,两袖清风,尽职尽责。他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打无比正确,当自己也变得不合格时,严打亦须及于己身。如歌中所唱,沙威即法律的化身。从很多方面来看,他不仅不是制度的坏守卫,而是正相反,沙威堪称制度的劳模。
    那一制度让母亲死在街上,让孩子成为孤儿,让好人半生坐监,只因要替家人讨口饭吃而犯下小罪。《悲惨世界》实为西方罕有的一部电影,它不是要为少数边缘人争取机遇,而意在改变整个制度。
    同样,激进之所在,也不因冉阿让是好人,并且救了沙威的命,而是因为从警长本人的立场看,沙威自己也是好人——只是过于专注,去保卫一个非常坏的制度。
    纽先生说,剧中的小男孩伽弗洛什代表着当时的巴黎工人,他们在1832年的起义中还没有成熟。但是16年后,他们已经长大,革命之火便燃遍欧洲。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也要为这个新时代的到来而欢呼。
    雨果毕竟不是马克思,但他的宗教信仰里混合着阶级激进主义。有人或许会说,《悲惨世界》只是一个爱与政治诉求发生了冲突的故事,但这种紧张关系——而不是冲突——正是雨果的人道主义所在。来在街垒,爱神附体的马吕斯·彭眉胥与革命领袖安灼拉合唱一曲《红与黑》,争论了一番爱情红是否比革命红更重要,但后来,他还是加入了革命青年的大合唱,并最终参加了街垒保卫战。
    看一看贫穷是怎样剥夺了芳汀对女儿的贴身照料,再看被卞福汝主教感化之前,贫穷又是怎样杀死了冉阿让身上的几乎所有人性,那么便可明白雨果对一场革命性变革的满怀期望:革命将让世界成为一个能够安全地去爱、去怜悯的所在。雨果或许也有值得商榷的浪漫主义的一面,他同样认为要用爱来使革命变得更为安全——而这正是20世纪的多场革命所缺失的东西,最糟糕的、教条主义的意识形态取代了爱,毒害着革命。
    纽先生说,2011年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将历史上阶级激进主义最好的一面与人道主义结合在了一起。其诉求是,要为美国和世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民争取平等。许多人看不起那些学生娃,但是不要忘了,在1832年的巴黎街垒,沙威警长也曾用同样的口吻,蔑视ABC的一众革命青年。
    内森·纽曼最后说,《悲惨世界》提醒我们,正是阶级激进主义和人道主义促成了过去几个世纪的社会革命。这部伟大的作品仍然能拨动我们的心弦。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