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经验叙事:南方精神与现实中国——广东长安作家群的崛起及其意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学报》2014年12月11日 胡磊 参加讨论

    不同的地域成长着不同的文学文本和特定的文学生态,从不同侧面展示着整个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近年来,东莞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嬗变,出现了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和代表性的作家,而其中尤以长安作家群最为突出,涌现了陈启文、塞壬、方舟、邹萍、马云洪、严泽、陶青林、木兰、洪湖浪、吴向东、莫华杰等一批重要作家,诸多作品频频进入《人民文学》《中国作家》《十月》《天涯》《花城》等重要文学期刊,陆续密集地获得许多国内有分量的文学奖项,引起全国文坛的瞩目。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谢有顺对东莞文学曾发出如下感慨:“东莞作为一个地级市,文学氛围这么浓厚,文学作品这么多,文学水准这么齐整,很多人都可以见证东莞文学的发展。而其中,长安文学特别突出,堪称东莞文学的半壁江山,也堪是广东省的文学重镇。”
    在个案意义上,广东东莞长安作家群落研究,对中国地域文学研究具有普适性价值。在某种意义上,东莞文学的崛起正是中国文学崛起的鲜活标本,具有某种代表性的意义,是当代城乡文学的叙事典型。在长安作家作品丛生的文本中,可以发掘东莞文学意义的丰饶与贫困。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安文学创作的实践、思考与得失,包孕了新世纪以来广东文学发展的诸多因子,应该说,广东文学遭遇的困惑依然是中国文学遭遇的困惑。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沿海”“南方”等词汇构成广东文学的重要语境。广东的文化表述更带有属于南方的地域特点和人文痕迹。东莞长安文学,作为广东文学乃至中国地域文学的一个饶有意味的范本,于自成一格中缓慢地进行着自我涤荡、整饬与嬗变。长期以来,长安作家在广东地域文学创作方面进行了卓越的探索和实践,寻溯本土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对本土文化的积淀、地域的影响、生活的特质和当下现实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书写,创作出了一批具有较高思想性、艺术性和较强地域性特征的作品。随着时代变革和社会变迁,作家们对地域现实人文的理性反思和诗意想象,体现了长安作家对历史人文和时代生活意义的新理解和新发现。长安文学创作形态繁华,风格卓异,在诸多题材领域证明了其创作的独特价值和力量,成为现实东莞最生动的言说和表现,充盈着很鲜亮的南方精神,或隐或现地映照着东莞这座城市,我们看见的是一个时代的转变,一个观念的发生,一个城市的发展,一个社会的进步,尤其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一些观念性的东西正在这个社会、这个城市朝气蓬勃地生长着。
    在现实境遇的叙事维度上,文学叙事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文学观照来构筑文学的现实和现实的文学。长安文学创作是现实中国的生动言说,具有其独特的美学风貌和地域特征。南方,承载了当下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实验性和探索性的公共经验,成为考察社会转型与发展的美学对象和地理符号。以这种框架维度考察南方地域文学,不难发现这些地域文学与中国文学的互动与映衬关系。长安作家的文本叙事带有鲜明的南方特征和人文痕迹,折射出浓郁的地域意识和南方精神,彰显了作家身处南方热土独特的文化身份和生活体验。长安文学作为一个微观的广东地域文学特征值得探讨。它既不是在封闭的区域独自生长,也没完全成为广东主流文学的回声,而是呈现出与南方大多数镇街一样融地域性与共通性共存的二重性,这种二重性体现在具体的作家作品中都表现出更为错综复杂的互渗、交叉和缠绕的特质,表现为悖离又亲和、狭隘又广阔、封闭又开放等创作特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