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对哲学理论力量的自信和阐扬——读“陈先达哲学随笔”丛书有感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北京日报》2012年10月0 饶涛 参加讨论

“陈先达哲学随笔”丛书,陈先达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陈先达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一位长期致力于理论研究的学者,在其学术经历和哲学研究中,既出版了许多思维缜密、论证严谨的学术专著,又先后撰写了大量集思想性、可读性于一体的学术随笔,这些随笔最终以“陈先达哲学随笔”为丛书名,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结集出版。该丛书共四卷,具体为《哲学心语:我的哲学人生》、《回归生活:哲学闲思录》、《静园夜语:哲学随思录》、《漫步遐思:哲学随想录》。这些随笔是陈先达教授用心灵去感受哲学,感受哲学人生的写照。
    思想始终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文风有了很大的变化,是陈先达教授晚年写作的一个特点,这也鲜明地反映了他对于写文章的体悟。正如他在丛书后记中所写:“文章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旁征博引,不在于长短,更不在于玄而又玄。有点味道的文章,无论长短,一定要说点‘什么’,告诉人家点‘什么’,这点所谓‘什么’,就是要向读者传达你的想法、你的体悟、你的心得或者说思想‘火花’。只要是从自己思想中流淌出来的东西,不管多少,不管深浅,总比东拼西凑的好。”在该丛书中,读者不但能了解陈先达教授在“文化热”中的理性思考,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哲学研究受冷落中对哲学理论力量的自信和阐扬,作为个性鲜明而内蕴厚重的随笔类著作,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作者在哲学研究领域中“不服老”的学术风格和哲学家的智慧。
    在当今社会,哲学作为一门学问,毫无疑问是显学,但是哲学面临的困境又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在哲学繁荣发展的同时,哲学也面临着一个窘迫的现实问题:哲学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影响逐渐式微,哲学相对于热门科学受到了冷淡甚至轻视,哲学自身的理论纷争四起,马克思主义哲学也遭受了理论困难。究其原因,这既与时代的发展与变迁有关,也与哲学自身的文风与学风有关。一些哲学论著专业性太强、语言晦涩、论题单一,严重限制了哲学理论的普及,成为了书斋里的学问,使读者“敬而远之”,真正“学哲学、用哲学”的社会氛围远没有形成。
    哲学是一门智慧之学,要使哲学为社会大众所接受,真正成为像马克思说的“浸进同时代人的灵魂,也就是浸进使他们激动的爱与憎的感情里”的哲学,哲学研究和哲学写作必须有一个大的转变,更接近现实,更接近生活,更接近人的心灵。以清新活泼而又幽默风趣的语言,使枯燥深奥的哲学变得鲜活而生动起来,让人容易理解,能够接受,就成为陈先达教授晚年进行哲学随笔写作的最主要原因。在这些随笔中,作者以其对哲学理论卓越的驾驭能力、生动的语言表述,为我们描绘了哲学的精髓和精彩。道理很深刻,但行文通俗易懂,深受读者喜爱。这套丛书凸显出以下几个特色:
    一是哲学智慧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现实生活既包括现实中的事,也包括现实中的人。作者就是要以通俗的笔调,寓哲学智慧于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既讨论民众普遍关心的日常哲学问题,又讨论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体生活问题,以期为民众提供一种大的类似于心灵鸡汤式的指导。
    二是学术性与通俗化相结合。通俗不是低俗,作品的通俗是为了最大可能地扩大读者群体,让更多的人领略到哲学这门智慧之学的独特魅力。不管是在主题的选择上,还是在语言风格的采用上,都秉承了随笔性读物的写作特点,力图摆脱晦涩难懂的语言风格,提供通俗易懂、语言清新、读者喜爱的作品。
    三是篇幅短小精干与内蕴深刻相结合。篇幅短小并不代表内容不精干,相反,作者正是把自己几十年的哲学体会以短小的篇幅显现出来,相比之下更显功力。之所以采取这种体例,也是为了体现随笔的特点,以短小通俗吸引读者而不以宏大的框架吓倒甚至吓跑读者。
    总之,“陈先达哲学随笔”风格与论文迥异,是随笔,甚至是闲谈,书中洋溢着作者饱满的生活热情,并且作者能够借助精炼的文字和细心的观察自然流畅地抒发出来,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感染力,极具可读性和教育意义。正如书中所说:“‘深入浅出’是评价文章的一个标准。写文章让同行都看不懂,更不用说非专业读者,文章的道理再深再好也是一件憾事。不能流通的货币,票面价值再高也是近乎废纸。”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