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一颗葡萄是我最小的故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2012年09月 徐鲁 参加讨论

《在回家的路上》,田禾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1年12月第一版,28.00元
    

1972年冬季的一天,一个贫穷的乡村少年,站在村庄高高的屋顶上,在冷清的暮色里,看着河水低流,山峦起伏,还有河堤上摘棉花的妇女,“像赶着一群风雪”。小乡村的萧索、破败和愁苦,就像层层阴霾,笼罩在这个无助的少年心头。
    也许,就是从那个黄昏开始,在这个少年的心中,渐渐有了对乡村的命运、对艰辛的人生的思索和认识。
    三十年后的一个深夜,这个早已长大的少年,和他的儿子一起,站在城市的高楼上,再一次遥望远方的故乡——
    “今夜,月光就像一块冰冷的生铁/拦在我前头/挡住我回家的路。/星星就像故乡田野一粒一粒的银豌豆/天堂里风大,吹落了几粒。/……儿子说‘回家’/我往二百里之外的方向一指/那边/我沾满泥粒的指尖,已率先到达。”
    这个在深夜的城市里望乡的少年,就是今天的诗人田禾。
    他曾经赤着脚走过了故乡空旷的河滩。沿着沉默的父亲的足迹,他翻过了一道道起伏的山坳和土坎。风雨鸡鸣,霜天万里。他朝着未知的命运所指引着他的方向走去。而他的背后,年老的父亲正蹲在田头,看着他留下的草鞋和扶过的犁耙。父亲在深深地叹息,又转过身来对着土地,全心地为儿子祈祝着未来的命运。
    “我的命运在高声呼喊,使我全身每一根细小的血管,都像铜丝一样坚硬!”不,这不是哈姆雷特的声音,这是少年田禾的声音。经历过了艰辛的人生哲学的第一课,有一些坚实的信念的种子,埋在了他的心中:即使是这个社会不容我立脚的时候,我也要像钢铁一般顽强地生存下去!——许多年后他这样写道:
    “假如我死了,亲爱的人们/ 请从我身体里取出苦难/我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一切诗人都是怀乡的。看到一层薄薄的阳光,他想到:“母亲要在深夜/裁剪成我们兄弟过冬的衣裳”。看到一轮昏黄的月亮,他祈求:“云不遮挡,风不吹落/……今夜,月亮是人类的,是我的/我用它孝敬我的父亲/他在四十里外的城里做工/要走三个小时的夜路回家”。看见低矮的柴火灶,他写道:“我不叫它柴火灶,我喊她娘亲。/她像我娘,住在乡下最简陋的灶屋,/趴在低矮潮湿的地面上,埋着头。/……柴火灶烧起来,柴火烟立刻在/灶屋里缭绕,像娘穿上了一件灰衣裳。/火焰是她的笑容……”面对重阳节满地的碎月,他写道:“我拣一些做回家的盘缠/怀着感恩和敬意来到一群老人中间”。一场大雨,把一群辛苦的务工兄弟和陌生的赶路人驱赶到了一个简陋的工棚里,他想到的是:“他们彼此点头、微笑,用眼睛说话/像一群临时的亲人。”
    几乎所有的诗歌,都是诗人心灵的自传。《在回家的路上》这本诗集,也是田禾心灵的自传。是的,离开乡村多少年了,但是沉重的故土和土坷垃般的老家,还有那世世代代在故乡的田野上生生息息的父老乡亲,哪一天没有装在他的心里呢!
    “在一个雪天,黑夜像个蒙面的死人/把四阿婆带走了。一口薄薄的棺材/半匹棉布,和着/一世的悲苦、辛酸、绝望,把她埋了”。不是在吹着悠扬的牧笛,写着轻佻的乡村田园诗,他是在蘸着自己的眼泪,写着中国乡村和中国农民们沉重的记忆和悲苦的命运。
    “去过很多村庄。从一个村庄出发/顺着一根血缘的藤摸去/大姑爷、二舅、四姨、六表叔/都长在藤上。我们亲戚一样来往”。
    从这些诗歌里,我感受到了屈原、杜甫、白居易、李绅们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悲悯情怀,和自《诗经》以来的中国诗歌伟大的“悯农”传统,也领受到了艾青、臧克家、苏金伞们所点燃的炽热的新诗薪火的光芒和温暖。
    “葡萄开花,铜壶打水/我突然就爱上了生活”。不,不是突然就爱上了生活,而是一个正直和善良的诗人的必然之路。“一颗葡萄是我最小的故乡/我用指尖丈量她/抚摸她完整的血脉和皮肤”。葡萄的根须伸去的方向,也是诗人的生命之根驻扎的地方,是他的诗歌语言、文化谱系、整个灵魂和伦理道德之根驻扎的地方。

责任编辑:晓华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