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读张振华新著《影像文化通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文汇报2011-11-28 章柏青 参加讨论

从影像传播到电影批评,从影视教育到影视本体,诸如传统伦理与后现代文化,社会心理与大众传播,主旋律与商业化,艺术总论与个案剖析,《影像文化通论》篇章繁多。但就总体而言,由于作者始终以历史的、美学的、文化的眼光来落笔,因此,不管论及的是哪一方面的问题,总给人一种高屋建瓴的理论力量。正是由于全书有这种力量的“贯串”与“通汇”,不同年代,不同议题的论文与随笔,还是呈现出一种理论上的整体性、连贯性。
    读《影像文化通论》,我们最容易感受到的是作者贯注于字里行间的内在激情和对影视文化的责任感。张振华不是那种静坐书斋,坐而论道,以两耳不闻窗外事、悠哉游哉来显示“清高”的“纯书生”,而是一边做学问,一边关注社会思潮、文化思潮变迁的忧国忧民的学者。如果没有这种精神,他是不可能也不会去写诸如《电影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重大影响》、《电影以先进文化陶冶人的心灵》、《颠覆与裂变——网络时代重建电影美学的必要性》这样议题的文章的。这种内在的激情与责任感尤其表现在他的有关影视教育的文章中。作为复旦大学的一位教授、上海蒙太奇进修学院院长,他在执教之余,还在为整个国家的影视教育课、公共艺术教育的构建殚精竭虑。在《试论网络时代的影视教育》、《对普通高校影视教育现状及改革措施的若干思考》等文章中,我们是可以窥见这位深受复旦学子喜爱的学者对青年一代的赤子之心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起伏,电影创作与电影接受的状态也在不断地演变。它带来进步与发展,也产生了各种各样需要思考与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如何对这种变化作出合理的解释,作出理论上的点拨与引领,除了内在激情与社会责任心,更需要敏锐的眼光与广博的知识视野。我们从这本著作中能明晰地看到,张振华所具有的那种专门家的洞察力,判断力。他总是在某个时刻抓住某个论题发出自己的声音。
    新世纪以来,张振华的文章越来越具有思辨色彩,理论张力也更为突出。他对大众传媒特性的认识,对电影、电视、戏剧的审美界定,对电影艺术空间性,对摄影与文学的关系,对后现代文化的论述都有自己独到的观察角度。我尤为欣赏的是他在这本著作之中的《新主旋律电影论》,他认为,这十年来传统的主旋律电影已悄然发生变化,“不少主旋律电影跳出了‘领袖加英雄’的狭窄模式,大大拓宽了题材领域,在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国家意志、人民性与时代精神的时候,吸取类型电影的商业区娱乐元素,开始注重本土化的人情人性观照,并通过类型化的交叉与混合,给广大观众带来全新的审美体验,从而为中国主流电影占据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敏锐审视与极具见解的理论概括,显示了一位理论家的独特眼光。
    《影像文化通论》中还汇及了张振华教授写的许多中外影片的评论,但视野宽阔,视点多样,从一部或多部电影的某点生发开去,涉及到艺术的普遍规律,完全不同于那些就影片谈影片的一般性电影评论。比如《韩国影视的民族性及其美学呈现》,从具体的韩国影片入手,通过分析、研究与归纳,深入到对韩国文化的民族性内核之中,进而剖析了其民族特有的美学观:“在韩国的民族性中,‘恨’是中心,是积压在整个民族内心中的情绪。在该国的影视中,根据层次不同,‘恨’分别表现在悲情、疏离、反叛三个方面。‘悲情’蕴涵了伤感美学,‘疏离’突出了冷峻风格,‘反叛’则是现代性的表征,体现出力量、强悍、反传统的特点。”——我虽然读过许多关于韩国电影的评论与理论文章,见到这样具有独特的见解的文字,还是有眼睛为之一亮的感觉。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责任编辑:孙宝灵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