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说:“连词‘而’字的作用是连接形容词、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表达两种性质或两种行为的联系。”基于此,我们以为这里的“而”(或“以”)字连接的非形容词,而是动词或动词性的词组,来表达两种行为之间的联系。即“窈窕”与“寻壑”,“崎岖”与“经丘”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列的。不存在“窈窕”,“崎岖”分别与“壑”,“丘”具有所谓的主从或领属之关系。 其次,如果“窈窕”,“崎岖”分别与“壑”,“丘”具有所谓的主从或领属之关系。即“窈窕”意为“幽深曲折”修饰“壑”,“崎岖”意为“山路不平”修饰“丘”。那么我们从他们具有这个义项且在用例上所呈现的情况来加以考察: “窈窕”条,义项为“深远貌”的用例,兹举数条如下: 东汉·王文考《鲁灵光殿赋》:“旋室?娟以窈窕,洞房叫窱而幽邃。”这里指宫室窈窕。 三国·魏·曹植《飞龙篇》:“晨游泰山,云雾窈窕。”这里指云气窈窕。 晋·潘岳《哀永逝文》:“抚灵榇兮诀幽房,棺冥冥兮埏窈窕。”这里指墓下隧道窈窕。 晋·孙绰《游天台山赋》:“邈彼绝域,幽邃窈窕。”这里指山势窈窕。 晋·谢灵运《山居赋》:“濬潭涧而窈窕。”这里指涧水窈窕。 晋·郭璞《江赋》:“潜逵傍通,幽岫窈窕。”这里指山穴窈窕。 南朝·宋·宗炳《明佛论》:“萍沙见报于白兔,释氏受灭于昔鱼,以示报应之势,皆其窈窕精深,迂而不昧矣。”这里指佛理窈窕。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白壁丹楹,窈窕连亘。”这里指建筑物窈窕。 唐·卢照邻《双槿树赋》:“纷广庭之靃靡,隐重廊之窈窱。”这里指走廊窈窕。 唐·乔知之《秋闺》:“窈窕九重闺,寂寞十年啼。”这里指宫室窈窕。 “崎岖”条,义项为“形容地势或道路高低不平”的用例,兹举数条如下: 汉·张衡《南都赋》:“上平衍而旷荡,下蒙笼而崎岖。” 汉·王符《潜夫论·浮侈》:“倾倚险阻,崎岖不便。” 晋·潘岳《西征赋》:“倦狭路之迫隘,轨崎岖以低仰。” 唐·李白《送友人入蜀》:“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唐·元结《宿无为观》:“九疑山深几千里,峰谷崎岖人不到。” 从上述诸例,我们从中可以看到“窈窕”一词使用范围较广,凡宫室山水径路之深远者,皆可用之;甚至还可以表达抽象之意义者。而“崎岖”一词,大都表达较为具体的意义,而表达抽象意义者少见。 但从“窈窕”、“崎岖”二词使用的情况来看,有时置于所修饰的名词中心词之前或之后,构成定语或谓语;有时与其他修饰语并列,构成补充关系。但均不见如“窈窕”句这样的语句结构,以及语序关系。因而,我们觉得将“窈窕”、“崎岖”理解成修饰关系是不合适的。 最后,我们从《归去来兮辞》全文用“而”字之句来分析并推测上述结论的可靠性。《归去来兮辞》全文用“而”字之句,除“亦崎岖而经丘”外,尚有十一句: (1)奚惆怅而独悲。(2)觉今是而昨非。 (3)风飘飘而吹衣。(4)门虽设而常关。 (5)时矫首而遐观。(6)鸟倦飞而知还。 (7)抚孤松而盘桓。(8)世与我而相违, (9)泉涓涓而始流。(10)或植杖而耘耔。 (11)临清流而赋诗。 以下对于上述十一句略加分析,以见其句法结构上的相似处。(1)可缩略为“惆怅”对“悲”;(2)可缩略为“今是”对“昨非”;(3)可略为“风飘飘”对“(风)吹衣”;(4)可缩略为“门设”对“(门)关”;(5)可缩略为“矫首”对“遐观”;(6)可缩略为“鸟飞”对“(鸟)还”;(7)可缩略为“(我)抚松”对“(我)盘桓”;(8)可缩略为“世与我违”;(9)可缩略为“泉涓涓”对“(泉)流”。(10)可缩略为“植杖”对“耘耔”;(11)可缩略为“临流”对“赋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