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学视点 >

感觉的狂欢与小说的可能——读《闷与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温奉桥 参加讨论

    
     
    年届耄耋的王蒙,似乎迎来了又一个创作的高潮期。从《山中有历日》(《人民文学》2012年第6期)、《小胡子爱情变奏曲》(《人民文学》2012年第9期)到《杏语》(《人民文学》2014年第7期)、《你的呼唤使我低下头来》(《上海文学》2014年第9期),风格变幻莫测,令人目不暇接。今年8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推出了长篇小说《闷与狂》,他的这部新作更是将当代长篇小说的艺术形式推向了一个新境界。
    王蒙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弄潮儿,是当代小说艺术变革的引领者和探险家,在一定意义上王蒙已成为小说创新的代名词,借用一句流行广告语来形容王蒙的小说创作,就是“不走寻常路”。但《闷与狂》还是在很多方面颠覆了读者的阅读经验。与去年出版的《这边风景》相比,《闷与狂》完全变换了另一套笔墨,表现出了迥然不同的艺术风格。《闷与狂》与其说是一部长篇小说,不如说是一次感觉的狂欢,语言和想象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自由飞翔,是王蒙的“老来狂”。
    在《闷与狂》中,王蒙再一次挑战了小说的“可能性”。与现实叙述相比,小说书写的是一些历史的碎片,是时间的光影,作者将描写的对象从外部经验世界转化为一种生活感受和生命体验。与王蒙既往创作相比,历史的感觉化、事件的印象化、情节的片断化,构成了这部小说的显著特点。王蒙曾坦言:“我珍重现实主义,我也倾心于心理独白特别是印象的缤纷。”将一部近30万字的长篇小说完全建立在“心理独白”和“缤纷”的印象之上,在艺术上有极大的难度,这既是王蒙挑战自我的“野心”,更是一次小说艺术的冒险。整体而言,《闷与狂》实现了王蒙“换换小说的写法”的初衷。
    王蒙就像是一位印象派大师,在《闷与狂》中把他出色的文学感觉再一次尽情“挥霍”。这部小说完全超越了现实层面“实有”的经验,专注于某种经验之上的更高存在——感觉或印象。故事变成了“潜故事”,情节变成了印象,感觉涨破了语言。感觉成了这部小说唯一的实在。而且,这是一种高度心灵化、诗意化了的感觉,是心灵深处的光焰。与传统的长篇小说相比,《闷与狂》更像是源于作者心底的独语,是一个智者的狂言,也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王蒙称这部小说的写法为“反小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