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曾靖皓:“他者”的东方样式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文章来源:新京报)

《作为隐喻的建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2月;定价:39.00元。

柄谷行人

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法政大学等,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客座教授。他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柄谷行人是日本当今最有影响的知识分子,不但在日本国内最有影响,在日本之外也最有影响,德里达回应过他,齐泽克评论过他,齐泽克的新著《视差之见》,题目就是从柄谷行人的探讨里借过来的。

《作为隐喻的建筑》是柄谷行人关于解构主义的理论著作,集中反映了上世纪80年代身处后现代思潮漩涡中的作者在日本语境下对“解构”方法的独特思考。作者认为,西方20世纪人文和自然科学领域中普遍存在一种“形式化”的倾向,但这种“形式主义”革命不仅没能真正颠覆传统形而上学,反而使种种思想努力落入“结构”的深渊。

【柄谷行人作品】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版本:三联书店2006年8月版定价:16.00元

《历史与反复》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42.00元

《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版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年1月版定价:49.00元

曾靖皓

建筑与“解构”

法国著名哲学家德里达所掀起的解构思潮可谓是独树一帜,它离传统是如此之远,以至于剑桥大学要授予德里达荣誉博士学位时,诸多学者联名反对,声称德里达的思想根本不是哲学,他也不配为一个哲学家。虽然如此,解构思潮还是在西方学界和大众中广为传播,影响深远。

解构思潮尽管是对从古希腊以来形成的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一种批判,不过它终究是西方哲学发展道路上的一环,而在遥远的东方却没有这样的思想根基和来源,但是这不代表着解构思潮在完全不同的语境下失去了魅力。日本最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左翼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后现代思想的倡导者柄谷行人就致力于在日本的语境下对解构提出思考和分析,以求在新语境下赋予解构更多的含义,为东方世界打开解构的大门。

《作为隐喻的建筑》一书就是柄谷行人为此所做的努力,之后成为日本学界后现代思想的一个里程碑。建筑寓含着什么意义?解构和建筑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从这里入手呢?在柄谷行人看来,解构是后结构主义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所得出的结果,要回答上述问题不得不说一下结构主义和解构的关系。

在上世纪60年代的法国,随着萨特在政治上的孤立和与学界的交恶,存在主义思维逐渐退出舞台,随之而来的是“四个火枪手”——福柯、阿尔都赛、巴特、拉康和他们共同的“父亲”——列维·斯特劳斯所提倡的结构主义大行其道,并很快被各个学术领域和民众所接受,甚至法国国家足球队教练也声称使用这一思想来改造球队。何为结构主义,这个词本身源自于拉丁语“建筑”,用于描述各个物体组成一个整体的方式,几乎后现代思想的概念都从这个词发端。结构主义是一种方法,他强调关系而不是物体,注意结构而不是实体,反对任何形式的中心,将整体置于部分之上,试图把人文学科从传统学术的细小分割中解救出来。结构主义对传统哲学的反思非常犀利,它不仅仅成为60年代法国的主要思潮,而且至今仍在学院里有一定的影响力。不过在德里达看来,结构主义依旧是不彻底的。1967年,在美国的演讲中,德里达宣布“结构主义已死”,他的思想迅速得到了美国学界的回应,而从此得到后结构主义者的称呼。德里达随后用《书写与差异》、《声音与现象》等著作确立了自己“解构之父”的地位。德里达的思想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结构主义,他自己也承认后结构主义并不是准确的称谓,正是在结构主义的大框架下他发现结构本身其实也陷入了逻各斯中心的漩涡,结构主义仍然无法完全摆脱欧洲中心的传统,所以德里达揭竿而起。

来自东方的理解

柄谷行人正是沿着德里达主义的思维轨迹,只不过他认为在东方语系中,没有西方哲学中那种隐形的结构,就是作为隐喻的建筑,在解构的同时他需要先建构,然后再来回答解构是什么。作者从建筑物的“生成”与“制造”的对抗中寻找西方形而上学传统构筑体系的诉求入手,分析了近代西方各学术领域里的“形式化”倾向。这种倾向就是一种结构的欲望,而这种欲望依旧是构筑了一种在场的霸权,在传统哲学中,理想、真理、逻辑都是在场的存在,一切非在场的、非存在是不被赋予任何意义的,这就形成了绝对的二元论和先后高低的价值判断,比如经验/先验,本质/现象,主观/客观等等,进而让西方哲学这种特例有了成为普世原则的依据,这一切都是解构要针对的。德里达就此提出了“他者”的重要性,从这种非在场、非存在的“他者”那里找到解除传统霸权的出路。柄谷行人在此基础上,凭借自己对维特根斯坦和马克思的研究,提出了“相对的他者”和“社会性外部”的概念,应该说这为东方的学术界理解解构筑起了一座重要的桥梁。同时可以看到柄谷行人在很小心地避免把解构看做一种新的主义,一种单纯的否定,因为在他看来这无疑又会落入形而上学的窠臼,在他那里解构更多地是站在传统的对面对传统的回溯,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在书中他运用解构方法颠覆了各种体系化、意识形态化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成为了一位对自己赖以生存的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给予深刻批判的解构大师。

解构思潮虽然是一种哲学思想,但是对建筑学本身却产生了意料以外的影响,柄谷行人也感到十分惊讶,不过兴趣广泛的他很快学会从中吸取营养,所以书中也有了很多从解构出发对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的思考,无疑为这本重量级的哲学著作增添了一些意外的趣味。

(责任编辑:张汉哲)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