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诗意长篇小说的追求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朱晶 参加讨论

    写跨国故事、异国风情,已不属于当代文学的热门题材。然而,随着出国者渐多,人们异域体验渐久,所谓“移民文学”也有了新的延续和变化。正军的《哈佛之恋》(中国华侨出版社)即属于独辟蹊径的 诗意长篇小说。这是一部厚重的现代小说佳作。
    全书时间跨度较大,从上世纪40年代末到80年代末,作者以北京西郊中关村和美国麻省哈佛大学为背景,描写了中美两代人的恋情与友谊。其中,石森与丽塔的悲欢离合,催人泪下,尤其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
    笔者所说的“诗意长篇小说”,是指诗意在文体和意象上对小说的渗透,从而突破了长篇小说习见的格局。主观抒情性和心理倾述欲求是诗意小说的触目特征。每章开头的引诗,人物充满激情的叙述语调,书信、日记的穿插,都增强了小说的诗性。不过也需要指出,小说这种倾情夸叙不能替代情节本身,它有助于催发人物情绪播撒、奔涌,有时却会遮蔽或淡化事件的进程。《哈佛之恋》重视主要人物心理刻画与渲染,着意人物热烈情感的释放,同时也注意了叙事、描写和对话的把握,如石森回国后母亲病逝,他翻检母亲遗存的自己儿时的“胎毛”、虎头小鞋、六双千层底鞋,以及幼年“抓岁”等习俗的追忆,笔调虽然冷静、沉滞,但揉进了痛至肺腑的悲悼,既切合人物当时的复杂心情,又含有丰富的文化意味。
    小说勾勒了几组风貌各异的鲜活人物。除了石森和丽塔,石诚、安娜、史密斯、张慧形象亦属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比较而言,两代赴美的中国人,老辈人的情感世界写得细腻充实,但生活环境的历史还原尚感不足;新一代人从办签证到异国生存,生疏、新奇、挣扎、奋斗,甚至游疑、迷茫,体验皆具体而真切,但与美国同龄人的情感交流则稍嫌简单、匆促。从总体上看,小说是成功的,谱写了一曲清新美好的跨国恋歌,生动描绘了赴美两代北京人的不同命运国。
    王正军女士原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上世纪80年代随夫赴美。她的先生是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受美国哈佛大学邀请,进行地球物理科学方面的研究。王正军业余一直未停止小说和诗歌的写作,在国内外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哈佛之恋》是她长期积累、构思的一部力作,可以说耗费了她多年的心血。我十分敬佩她对文学的执著追求,敬佩她那热爱生活、勇于向命运挑战的乐观、坚韧的精神。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