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心曲浪花》独特视角深情文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光明日报 newdu 参加讨论

    自从李景端约萧乾和我合译《尤利西斯》之后,他同我们俩的交往逐渐多了。以往只知道他在翻译出版领域很有成就,萧乾还曾在一篇文章中称赞他是一位有眼光、有胆识的出版家。直到读了他的随笔 集《心曲浪花》,我不仅对他为人办事的热心执著加深了了解,更对他写文章那种独特的视角和饱含深情的文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全书分“域外漫笔”、“心绪点滴”、“有感则鸣”三部分,季羡林先生特为该书作了序。季老在序中说,“我向来非常支持和赞赏编辑们也能多写写文章”。我自己也是编辑出身,作为一名编辑同行,看了这本书,触发了我的哪些感慨呢?
    首先,作者的视角独特,文章的切入点新颖。“域外漫笔”这部分,写的是他在海外的见闻。通常这类散文,多是写当地的自然环境和风土人情,而在李景端的笔下,却呈现出与众不同的切入点。他去过的那些地方,我大多都去过,所以并不陌生。但是,他的视角并不局限在表面的景观上,而是力图去挖掘透过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并同自己的联想糅起来思考,这样展示的文章,比起一般意义上的游记,无疑要深刻得多了。例如,参观意大利著名作家但丁故居那一篇,作者不是照相式地写下对故居的印象,而是着力去写看了故居之后的感慨:包括对但丁的崇敬,对世人淡漠文学的忧虑,对媒体热衷捧明星而冷淡文化巨匠的反感,更由此联系但丁、车尔尼雪夫斯基、海涅、歌德、左拉、托马斯·曼等一批世界著名作家,长期过流亡艰苦生活从而写出传世巨著的事例,对时下有些文人追求舒适、豪华地“体验生活”这种反差提出批评。这种借景点抒发感慨的散文,比起单纯描写景观的游记,显然是更有深度了。其次,描写人物朴实、亲切,富有感情。“心绪点滴”部分,主要写作者同钱钟书、杨绛、萧乾、叶君健、卞之琳、柯灵、戈宝权、杨宪益、戴乃迭等一批文坛名人的交往,其中有多篇是作者对亡友的追思与怀念。尽管所写的多是对往事的点滴回忆,但看得出作者是怀着深情下笔的,而且从中还透露了某些名人未被人知的故事。例如,在人们印象中,卞之琳先生一向沉默、含蓄、情感内向,而在《送卞公,忆激情》一文中,作者却深情地回忆起卞先生激动地在他面前朗读“九叶诗人”诗钞的情景,而且强调在为卞先生“画像”中,他要独画先生激情这一面,这无疑更丰富了卞先生的形象。再如在《拒绝张扬,低调为人》中,作者不仅以深情的文笔写了杨绛先生拒绝张扬的谦逊心态,而且还披露了杨先生为译好《堂吉诃德》,刻意去自学西班牙文的感人故事。这些都是很富有感染力的。
    再有,议论性散文,言之有物,富有启示。本书“有感则鸣”部分,主要是作者就文学、翻译、出版等领域发表的评论、倡议及书评等。这些文章都很有针对性,不仅表明了作者勤于思考问题,而且很实在地展现了他办事的那股热心劲儿。你瞧,为了维权,他不是律师,竟替别人打起了官司,而且还胜诉了;他不怕得罪人,敢于在报上曝光译界抄袭、剽窃及劣质翻译的表现,还撰文敦促运用刑法来打击剽窃侵权;为崇尚译德,他发起联络季羡林、杨宪益、冯亦代、李赋宁等12位知名翻译家,发表了公开倡议书,呼唤译界、出版界要加强自律,如此等等。是什么力量促使他如此“爱管闲事”呢?我只好用对事业的热爱来解释。
    要问对这本书有什么不满足,我首先想到了一点:也许书中的文章大多是发表在报纸上的,限于版面,每篇篇幅都控制在千字左右,这样,文章算是精练了,但有些问题难免议得不透,给人似有言犹未尽的感觉。
    (《心曲浪花》李景端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