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亚洲建筑的文化苦旅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书报刊博览 newdu 参加讨论

    拜伦在亚洲内陆穿行……他所做的那些记录弥足珍贵,因为今天的阿富汗与伊拉克已成为国际火药库的代名词,在这片战乱频仍的大地上,无数建筑珍宝被无情摧毁,人们再想寻觅内陆亚洲的昔日辉煌,已经不可得了。
     古老的建筑昭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生活与信仰。
    东晋安帝隆安八年(399),中国旅行家法显(319~414)“发长安,六年到中国(今日的中印度———编者按),停六年,还三年,达青州。凡所游历,灭三十国”(晋法显《佛国记》)。法显记录了中亚、南海及印度的历史、地理和风俗,带回了知识与文化,同时掀起了西行求法的热潮。法显的游历,比起西方哥伦布发现美洲(1492)要早上 1000多年。
    西方继哥伦布的“大发现”之后,揭开了长达 200年探险旅行的瑰丽的一幕。与东方的“求法”不同的是,西方的旅行充满了探索精神,那些高扬着英雄主义的孤独的旅行者,用他们明澈的眼睛、超凡的体能与坚强的意志行走八方,书写出蔚为壮观的旅行文学。
    西方的旅行文学品位不一。早期的书写者多用强国心态观看他者,作品主要是对“蛮荒”之地的猎奇采风,纵然意象万千,也难以进入文学殿堂。 1844年,—位叫金雷克(1809~1891)的英国人偕友人游历亚洲腹地,金雷克对异域景物的描述处处彰显着对自我即西方文化的内心审视,这种旅行者与旅行地在文化上产生的互动,形成了书写派旅行文学的新风格。
    罗伯特·拜伦出版第一部旅行文学作品《驿站》( 1928牘的时候,他才 22岁。《驿站》记录了拜伦与友人前往希腊圣山亚多士游历的过程。年轻的拜伦意识到希腊拜占庭时期文化的特殊性,他用手绘笔录的形式,细心撷取了独树一帜的建筑样式,并爬犁出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深刻内涵。面对这些美轮美奂的建筑古迹,拜伦在为现代希腊的文化困窘而嗟叹不已的同时,还埋下了继续探索拜占庭时期建筑遗存的热望。
    1933年,一直活跃在新闻与政论领域的拜伦再起游兴。他深入内陆亚洲的阿富汗与伊拉克,用 11个月的时间,行程 2万公里,用记者的热情,艺术家的细腻,文学家的洞察力,完成丁他的拜占庭时期伊斯兰教建筑与人文之旅,并据此写下了书写派旅行文学的扛鼎之作———《穿行内陆亚洲》(1937)。
    当时的内陆亚洲,环境固然艰苦,物质固然匮乏,但它那封闭状态下出现的淳朴的政情与民风,使之成为旅行家的乐园。生性好奇的拜伦,通过他那惊人的敏锐,真实地为后人记录下一个已经消逝的文明。拜伦具有深刻地对世界本质的洞穿能力。他不仅仅记录了清真寺的外观,还把握住了清真寺的精神含义。瓦拉明的礼拜五清真寺,从远处看,它像座倾颓的修道院,整栋建筑以浅褐色砖块建造,坚固、朴实,比例匀称,它所传达的意念是满足……这些记录弥足珍贵,因为今天的阿富汗与伊拉克已成为国际火药库的代名词,在这片战乱频仍的大地上,无数建筑珍宝被无情摧毁,人们再想寻觅内陆亚洲的昔日辉煌,已经不可得了。文/贝贝
    (《穿行内陆亚洲———伊斯兰建筑与人文之旅》拜伦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