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人的半径有多大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读书报 李国文 参加讨论

    今年春节期间,我去看望一位50年代的上级。这位老同志,80多岁,鹤发童颜,精神矍烁,步履强健,精神开朗。除了稍微重听之外,其身体状态之良好,令我十分羡慕。他的健身之道,简单易行,就是散步。
    在他看来,人的活动半径,若不借助于交通工具的话,仅凭两条腿,其实是挺有限的。假设以居住地为中心点 ,以双腿能够胜任地走到的某个点,以两点之间的距离为半径,划一个圆,这就是你的大致活动范围。若是每天坚持散步半径乘以二的路程,一,祛病强身,二,延年益寿。
    他说,从70岁开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分寒暑,风雨无阻。每天四点钟就起床,天尚未明,就离开家门直奔颐和园。从园的东南门进,绕长堤,由北宫门出,找个小铺吃早点,再往回走。
    80岁以后,每天五点钟起床,路程缩短二分之一,终点为紫竹院。从东门进,转一圈或一圈半,由西门或北门出。到魏公村农贸集市,解决早点问题,无非豆浆油条煎饼之类,偶尔也拐到新疆村买个馕啃啃。然后,安步以当车,回到他住在木樨地的家。无论三伏,无论四九,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也有五六个年头了。
    他说,人老,先从腿老开始。再过几年,恐怕清晨的散步,又得减半。那时,如果还能散步的话,大概只能走到玉渊潭了。我说,冲你的精气神,活过百岁,成为人瑞,没有问题。他说,如果真有那一天,我在会城门公园,摆下一盘棋,候你如何?
    我俩哈哈大笑,击掌为信。
    他的半径说,使我想起希腊神话里的斯芬克斯之谜。“今有一物,同时只发一种声音,但先是四足,后是两足,最后三足,这是何物?”过路人要是猜不出来,那个塌鼻子的怪物,就会将他吃掉。后来,俄狄浦斯终于猜中这个谜语,说这是人。因为人在婴儿时匍匐爬行,长大时两脚步行,年迈时依杖而行。谜底揭穿,傲慢的斯芬克斯也就自杀了。
    神话归神话,现实归现实,一个人的腿,决定他的活动半径,先是童年的四条腿,只能在房间里爬来爬去,后是青壮年的两条腿,只要有力气,便可走得很远很远,最后为老年的三条腿,不良于行,活动范围势必受到限制,这种由盛而衰的峰谷变化,是宇宙万物的正常规律,谁也不能例外。
    宋人麻九畴,一位不怎么知名的诗人,写过一首《清明》诗,挺有趣:“村村榆火碧烟新,拜扫归来第四辰,城里看家多白发,游春总是少年人。”踏青远足,赏花问柳的年轻人,乐而忘返;倚杖柴扉,守家看摊的老年人,伫等归人。这也说明一个人,年事愈高,其半径愈短,而半径愈短,活动的范围也愈小的必然。两条腿玩去了,三条腿留守看家,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虽然“不是人间偏我老”,虽然“白发未除豪气在”,虽然“心如老骥常千里”,虽然“老夫壮气横九州”,陆放翁十二万分地不服老,不愿老,但是,这位活到80多岁的高龄诗人,最后也不得不写道:“镜里萧萧白发新,默思旧事似前身。齿残对客豁可耻,臂弱学书肥失真。渐觉文辞乖律吕,岂惟议论少精神。平生师友凋零后,鼻垩挥斤未有人。”(《叹老》)
    因此,对于作家来讲,文学寿命可能有长有短,创作实力可能有高有低,活到老,写到老,有这个可能,写到老,还能写得好,就绝无这个可能。作为人的半径,努努力,鼓鼓劲,尚可以多走出里把二里;作为文学半径,就不是努力鼓劲可以延长的。三岁看长,七岁看老,写了一辈子,基本不过如此,出了不少书,水平也相差无多,指望出现最后的辉煌,那种破天荒的飞跃,在文学史上还从来没有过。文学半径如同举重运动,你的极限在你两条腿时就已经临界,到了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三条腿时期,还想破纪录,还想创奇迹,强弩之末,难穿鲁缟,真的还不如趁早歇菜为佳。
    其实,日本作家川端康成在《临终的眼》里曾经开导过大家:“我以为艺术家不是在一代人就可以造就出来的。先祖的血脉经过几代人继承下来,才能绽开一朵花。”在这个薪火相传的延续过程中,完成了使命的一代,到了从理论上应该依杖而行的年纪,大可以像杜牧的诗那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应该自求多福,善自珍摄,调养生息,享受晚景。
    所以,我这位老上级的“半径说”,和希腊神话的“斯芬克斯之谜”,倒也不失为一种提示。年岁不饶人啊!此语诚然。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