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有一句名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不仅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为了新中国的建设,他任劳任怨,克己奉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这样一种为“中华之崛起”的奉献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来者,他们忘我学习、刻苦工作,使我们的经济建设和事业建设蒸蒸日上。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面对灯红酒绿的花花世界,反而有许多人陷入了迷惑,不明白我们到底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古人说过:“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便奉之为圭臬,身体力行;有人说:“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把自己的知识作为向上爬的跳板和资本;有的小学生上学说的第一句话是“我爸爸是局长”,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埋藏下了“官本位”等封建思想的影子;有的青少年只是为了名利二字而读书,他们或是为了那“千钟粟”,或是为了那“颜如玉”。即使有不少人“心存魏阙”,但他们当官的目的决非是“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们无非是羡慕为官者的奢华与排场,羡慕他们的气势和张扬。 一个民族的兴衰成败取决于青少年,取决于他们为了“什么”而读书。梁启超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可以这么说,青少年对于读书的态度,就可以决定一个民族未来的走向,毕竟未来终究还是他们的。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大任还是要落到青少年的肩上,但是,看看我们青少年时下的状态,我们能放心吗? 是不是市场经济的大潮太过汹涌,太多的铜臭和市声已经污染了孩子们的心灵;是不是为人父母的忙碌和社会的冷漠已经使青少年无法正确地判断方向;是不是我们的教育忽视了社会道德的教育,忽视了最能够触动孩子心灵的革命传统教育;是不是……有太多的疑问,也有太多的迷惑,这一切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从现在保留下来的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给同学、老师的信件及日记看,通篇都是谈读书、谈读书的方法、谈读书的计划、谈形势、谈志向的内容。他和同学约定三个不谈:不谈金钱、不谈女人、不谈琐事,正是以这样的胸怀和抱负,正是由于对知识孜孜不倦的汲取,使得他领导革命走向最终的胜利。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但其中任何一星一点的火焰都是以知识和智慧作为基础的。反观今天,我们在学校里听到的更多的是金钱、女人和琐事,为了金钱、女人和琐事而发生冲突和争执的事情,在我们的校园里实在是屡见不鲜啊! 我们都希望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希望我们的人民变得更加富裕,希望我们的未来变得更加美好,但是这一切的基础是什么?这一切需要我们怎么做?那就是我们到底在为“什么”而读书,到底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而读书!读书不为“千钟粟”。一个心里只装着自己的人不会有大的成就;只有胸怀天下、真正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人,才是推动我们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他们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中流砥柱。为了“什么”而读书,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困惑,更不应该让青少年迷茫,我希望我们的青少年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都能够响亮地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