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全媒体时代文学的精神突围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作家网 newdu 参加讨论

    我们今天这个对话从媒体问题切入,因为在当下这个全媒体时代,所有社会问题、文化问题以及学术问题的讨论,都离不开媒体空前发展这样一个重大现实。这里称之为“融媒”、“全媒”乱世,是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媒体前所未有的繁荣,“互联网+”已经覆盖了我们的各个行业和社会的各个角落。而在这种繁荣的背后,实际上也隐藏着诸多混乱的因素,所以把这称作媒体的“乱世”。
    近几年,新媒体发展最迅速的是“两微一端”。在这个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无所不在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建一个公众号,极其混乱。这导致了信息碎片化、泡沫化、垃圾化越发严重。所以我们在讨论当下文学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放在这个大的背景之下。而所谓文学精神,首先就是要追寻文学的根本精神,即传统的人文精神、启蒙精神。这是当下的媒体乱世中最稀缺、最宝贵的精神。
    文学之痛
    李如冰:从总体上看,新媒体在改变人们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了文学生产、文学传播和文学接受的形式,进而导致了文学形态的总体改变。
    郝 雨:当下这样的一场文学危机,准确地说是启蒙文学所遭遇的困境。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是极其复杂的。
    首先,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极大地刺激了人的享乐欲望。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物质条件逐渐富裕,对物质的享受也就被充分地刺激起来。享乐主义横行,人们更关心的是在物质上及时行乐,而精神世界的深层次需求就越来越被全社会疏离。由于市场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转变,开始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消费。由此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价值评判的标准不甚清楚抑或是全然模糊。在另一方面,处于后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往往更加注重生活的独特性,也因此会改变这个社会原先固有的消费模式,创造出许多各不相同的消费文化。又是这些不同于以往的消费文化,导致艺术与生活、学术与通俗、文化与政治、神圣与世俗之间区别的消解和反叛,最终造成社会的动荡,这又是人们需要警惕的重要一点。
    其次,网络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造成了信息的急速膨胀和泡沫化;信息超载、信息污染、信息碎片化也抑制了人们对于精神问题的深度思考。
    最后,教育体系的功利化,使得文学一直被认为是多余的、无用的,甚至很多年轻人读小说、写诗、看文学作品的爱好都被学校甚至家长认为是不务正业而被严令禁止。当一个民族从小学到大学的整个教育体系都完全功利化,忽略甚至几乎放弃了人文精神培育之时,文学被边缘化就是非常自然的了。
    李如冰:当下中国的严肃文学创作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一方面,从事文学写作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使得越来越多非专业作家投身文学创作行列。另一方面,严肃文学的创作难以缔造新时代的高峰。我国的文学创作如何既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同时又能保持文学纯正的本心,在文学创作生产的同时肩负文学的启蒙精神与社会责任?
    郝 雨:从需求方来看,可以发现文学市场严重缺乏消费的动力和购买的欲望。这正是当下启蒙文学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文学生产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文学具有一种社会承担的传统。文学对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文学曾出现了一股自我边缘化的思潮。它主动放弃肩负历史使命,放弃承担社会的责任。当时,比较流行的一种观念就是“不要让小说文学承担其不能承受之重”,随之而来的是小说创作无主题、无情节、无中心,淡化政治、淡化思想、淡化社会责任的思潮。以至后来愈演愈烈,到最后完全放弃所有的社会承担。尤其是随着网络文学的飞速发展,文学的过度娱乐化、为文学而文学、盲目迎合市场需求的种种趋势,形成了文学的各种畸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