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学术争鸣 >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述评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 余焕新 参加讨论

    【英文标题】Review on Chinese Management Thoughts History
    【作者简介】余焕新(1966-),男,江西九江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管理理论与管理思想史,江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内容提要】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管理学视角的对古代、近代和现代管理思想的专门研究,二是历史学视野的中国近代企业史研究所包含的管理思想研究。中国管理思想研究成果丰硕,其中也存在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研究对象的含糊,二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缺乏探究。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应与管理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在世界管理思想发展的潮流中把握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搏。
    【关 键 词】管理思想史/研究对象/发展脉络/述评
     
    伴随改革的不断深化,中国经济成就日益引起世人的关注乃至惊叹。为了探究成就背后的因素,也为破解管理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一些学者自觉地致力于中国管理思想的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进行综述,并作评析。
    一、研究成果概览
    对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觉地从管理学角度对中国管理思想进行的专门研究,其中包括古代管理思想研究、近代管理思想研究和现代管理思想研究。二是历史学视野中对中国近代企业史的研究中包含了管理思想研究。
    (一)古代管理思想研究
    20世纪80年代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企业管理和改革实践需要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指导,在引进西方管理理论的同时,一批学者开始致力于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挖掘和整理,以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1984年杨先举、覃家瑞合作编写的《孙子兵法与企业管理》及1986年赵靖所著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论》是较早的两部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进行专题研究的著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及90年代形成了一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热潮,出版了一批论文集、专著或教材。这些研究的总体特征是从经典著作中发掘管理思想,其中又有三种类型:
    一是人物管理思想研究,即对历史上各个时期重要人物的管理思想作专题性研究,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编写组编著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企业管理出版社,1986年),潘乃越主编的《管理思想研究丛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潘承烈等著《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之今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杨先举著《中国古代管理思想集粹》(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二是思想学术流派或著作管理思想研究,即研究某一思想流派或某一经典著作中的管理思想,如刘云柏著《中国儒家管理思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余敦康主编的《易学与管理》(沈阳出版社,1997年),孙聚友著《儒家管理哲学新论》(齐鲁书社,2003年),郭济兴等著《三国演义与经营谋略》(线装书局,2004年),虞祖尧讲述《管理的智慧:〈周易〉管理正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年)。
    三是以时间顺序结构篇章,研究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发展脉络,如单宝著《中国管理思想史》(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年)、田广清著《中国领导思想史》(九州出版社,2003年)、陆进,孙晔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概论》(中国图书出版社,2008年),吴照云主编《中国管理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二)近代管理思想研究
    洋务运动中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及新的组织形式——近代企业,近代管理思想研究集中表现在对洋务运动及之后企业管理思想的研究上。滕明杰对晚清洋务派“官商合作”经济管理思想及运行模式进行研究,认为洋务派官商合作的经济管理思想是近代化企业初创时期的开拓之举,但由于官商矛盾的不可避免性,企业必然缺乏生命力,此种经济管理思想的实践最终陷入困境。他认为甲午战争以后,洋务企业的经营管理面临着革新的课题,最终导致洋务企业转变经营方针,成为商办或具有更多民营性的商办企业。郑剑顺探讨了商务观念与洋务企业的成败的关系,指出洋务官员中不同程度地具有商务观念,对传统的轻商贱利的经济思想有所突破,但这种商务观念还相当薄弱,以致严重制约洋务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这是洋务企业衰败的重要原因之一。严亚明注意到晚清新式企业内部管理的改革主张,指出人们通过对西方企业管理活动的考察,反思了各类新式企业实践活动中的诸多管理弊端,在诸如人事管理、财产物质管理、成本费用管理、市场营销与资金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改善企业内部管理的主张。
    近代管理思想的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近代企业家管理思想的研究。赵靖主编的《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经营管理思想》对近代民族实业家张謇、张元济、穆藕初、卢作孚、荣宗敬、刘鸿生等人,在投资决策、市场开拓、财务管理、人才聘用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总结(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欧阳跃峰认为唐廷枢是中国第一位近代企业家,作为中国第一代具有近代经营管理才干的企业家,他以创办和经营近代企业的独特方式,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冯晓宏对郑观应“因变达权”总体变革思想、重视竞争主张“商战”的思想、以及提倡商办股份公司和反对企业官办的思想进行了概括总结。陶士和对刘鸿生关于企业投资环境、市场竞争、人才使用、内部管理等思想进行了剖析。薛萍论述了卢作孚的效率管理思想,认为卢作孚抓住了管理的本质——追求效率,指出卢作孚关于效率管理思想的理论和实践已包含了现代甚至当代管理科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近代管理思想还成为高校学位论文的选题之一。辽宁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宋贺、贵州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桂荣分别对盛宣怀的企业经营管理思想和刘鸿生企业经营管理思想进行了研究。复旦大学杨勇博士学位论文对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进行专题研究,总结评价了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的发展过程。论文以1872年作为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研究的时间起点,将近代中国公司治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分为五个时期,即晚清时期、民初及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抗战胜利后时期,归纳近代中国各个时期公司治理思想的特色,梳理了近代中国各个时期公司治理思想之间的继承、创新与发展的逻辑关系。复旦大学潘建华博士学位论文对洋务运动时期企业融资思想进行专题研究,论文从企业内源融资与外源融资两个方面考察了洋务运动时期企业融资思想的特点。
    (三)现代管理思想研究
    对新中国成立后的管理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对毛泽东、邓小平等革命领袖管理思想的研究
    莫志斌《毛泽东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力图对毛泽东管理思想进行宏观的把握与分析,对毛泽东管理思想的来源、毛泽东管理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毛泽东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如毛泽东对党的建设与管理、对根据地和新中国的政权建设和管理、对经济的建设和管理、对军队的建设和管理、对科技文化教育事业的建设和管理、对社会的管理等)进行了论述,概括了12种管理方法。
    邓小平管理思想在20世纪90年代成为不少学者研究的课题。江若尘、陈宏军把邓小平管理思想总结为管理中国化、管理现代化、管理国际化、管理科学化、管理民主化、管理制度化、管理法律化和管理艺术化等八个方面。黄安心从目标统领、改革动力、权力下放、法制权威、重人育人、追求实效、稳定控制等七个方面来概括邓小平管理思想。路宁从管理本质论、管理体制论、管理主体论、管理过程论、管理方法论角度来归纳邓小平管理思想。
    2.对建国以来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回顾与总结
    劳汉生、许康对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在华罗庚的领导下,中国大地开展的一场“双法”——统筹法和优选法的普及推广运动进行了总结,回顾“双法”推广过程和推广成果,评述“双法”推广意义,指出“双法”推广是中国管理科学化的一个里程碑。劳汉生,许康,杨盛标对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西方管理科学方法的初步引入及1950-1959年间,中国的科学家对运筹学方法的介绍、应用和研究,以及中国的经济学界和管理学界对经济数学方法的认识进行了回顾总结,指出一批数学家的积极参与,为管理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许康,何超从钱学森、许国志、吴文俊以及华罗庚的教育背景提出了他们早年的管理学情结,认为吴文俊充当博弈论方向带头人,对Johnvon Neumann和John Nash核心理论进行了修补。
    贾根良对“鞍钢宪法”进行历史总结,把它同战后的“日本模式”进行对比,指出“鞍钢宪法”与日本模式曾同为后福特制的先驱,但与日本模式启发了知识经济在组织上的变革有很大不同,不利的国际结构制约条件、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以及对生态资源条件的不恰当认识等使“鞍钢宪法”无法成长为未来组织演变的基础。
    3.对改革开放后经济转轨时期的管理思想研究
    复旦大学李琪博士学位论文《转轨时期的中国企业管理思想演变研究》,借助基于人性假设为主线索的西方管理思想理论对转轨时期中国企业管理思想及其思想演变进行了研究。另外,不少学者对海尔、华为、蒙牛等成功企业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进行了总结,如:孙健著《海尔的管理模式:关于一个中国企业成长的最深入研究》(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阐述了海尔在管理模式、质量管理、科研开发管理、物流管理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及思想;李信忠著《华为的思维:解读任正非企业家精神和领导力DNA》(东方出版社,2007)探讨了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总裁任正非的经营管理内核和思想,介绍了华为经营管理方面的制胜攻略;陈广编著《华为的企业文化》(海天出版社,2007)详细地讲述华为的企业宗旨、核心价值观以及企业精神等最基本的文化要素。
    (四)近代企业史研究中的管理思想研究
    历史学视野中关于近代企业史研究主要是考证近代企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事实,探讨其发展规律,其中也包含关于管理思想的探究。张国辉对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金陵制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进行了考证,对其官督商办机制和企业性质也作了评析。汪敬虞就洋务企业的时代特征、内部结构与对外关系进行了论述。陈振汉通过剖析轮船招商局,对“官督商办”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美国学者费维凯(Albert Feuerwerker)在考察盛宣怀与“官督商办”企业机制时,剖析了轮船招商局的经营运作。
    适应国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大形势,学者们加强了近代企业制度的研究。彭久松与陈然通过考察清初至1949年四川自贡盐场合资经营体制,首次提出“中国契约股份制”的学术概念,认定它是中国人建构的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股份制形式。张建波从企业融资、技术引进、经营理念、人力资源、组织建设等方面对洋务企业制度进行了研究,评析了这种制度的内涵与特征。李玉对晚清公司制度建设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对其各发展阶段的特征进行了剖析。张忠民同样关注近代中国的公司制度,对近代中国社会传统的企业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及其特点、公司股本的筹集及其“官利制度”、公司治理结构以及管理制度的演进等内容进行了研究。
    蒋道霞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企业制度也发生了从传统形态向近代形态的转变,但是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嬗变始终没有摆脱官办和官督商办的模式,在官僚资本集结和垄断国家财富的同时,民间资本的发展却受到遏制,而且民间企业的家族式企业组织模式也阻碍了企业的制度化进程,导致中国近代企业无法向具有更长远生命力和更合理制度规范的方向发展。江满情考察了刘鸿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组织发展史,探讨中国的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态演变及其动因,认为在形态演变的趋势上,中国近代股份有限公司组织表现出了与西方股份有限公司的相似性,但动因却不相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张謇、周学熙、虞洽卿、卢作孚等近代实业家的研究日渐兴起,其中自然论及他们的管理思想。
    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中国管理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挖掘和整理,同时研究中的两个突出的问题值得关注。
    (一)研究对象的含糊
    古代管理思想的研究以文化典籍为基础,对中国古典思想家的管理思想进行了大量的整理和阐释,试图从古典思想家那里吸取符合现代精神的思想。近代管理思想研究的则是企业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研究除了企业管理思想之外,还有宏观的经济社会管理思想。
    实际上,虽然都名之为“管理思想”,但这些研究中的“管理”内涵是有很大不同的。表现在:其一,管理的组织不同。古代管理思想阐述的是国家的管理,所谓“管理”乃治国安邦。近代管理思想研究中的管理主要指工商企业的管理,是微观的经济功利性活动。其二,管理的目标不同。以治国安邦为使命的古代管理的目标就是社会的安稳与和谐。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效率,或者说,企业管理的主要本质是追求效率。其三,管理环境不同。古代管理环境总体上是确定的和可以预期的,企业管理面对的则是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其四,管理围绕的核心不同。古代管理把关注点放在对人的管理上,而企业管理虽然也认为管理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但其落脚点是把事做好,管理人是做好事的中介。另外,前述现代管理思想研究中领袖人物的管理思想之“管理”也不同于企业管理之“管理”。
    由于古代“管理”与近代“管理”内涵的差异显著,相应的管理思想也大异其趣。古代管理思想是一种管理哲学、一种价值观、一种形而上的理念,而企业管理思想虽也与一定的价值观相联系,但它主要是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体系。那么,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管理思想究竟是古代治国安邦经世济用的思想,还是关于企业如何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活动,有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思想?这两种具有明显质的区别的管理思想能否同时成为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对象?它们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应以哪种管理思想为主要对象?这些问题是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不可回避不可忽略,而又没有解决甚至没有被充分意识到的问题。
    (二)缺少对管理思想发展脉络的梳理,对各种管理思想之间的传承关系缺乏探究
    在中国管理思想史分期和基本发展脉络问题上研究者们分歧颇大,至于各种管理思想是如何相互影响和传承的则缺少深入的研究。
    第一本以“中国管理思想史”作为书名的是单宝的《中国管理思想史》(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7),该著作分两篇,上编是“中国管理思想史的产生和发展”,时间是先秦至唐时期,下编为“中国管理思想的承接和融合”,时间是宋至近代时期。张文昌、于维英编著的《东西方管理思想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共六章阐述中国的管理思想发展史,而其中前五章是先秦典籍、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以及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管理思想和唐宋明时期的管理思想,第六章讲述的是中国近代时期的社会经济变革思想、二十世纪最初二十年的中国经济思想、清末民初的企业管理思想及民国时期的管理思想。陆进、孙晔所著《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年)共分四篇,认为中国管理思想孕育于虞夏以前,萌芽于夏商周,形成于春秋战国,发展于自秦以来之后两千年间。吴照云主编的《中国管理思想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认为,中国管理思想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远古至西汉(武帝),是中国管理思想产生和初步成型时期;从西汉至鸦片战争前,是中国管理思想的实践和发展时期;鸦片战争以后,是中国管理思想转折和中西管理思想融合发展时期。
    上述几本著述关于中国管理思想史的分期和发展脉络的观点明显不同,而其共同点在于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作为中国管理思想史的主体。许康、劳汉生的《中国管理科学历程》(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与此不同。该著认为,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中国管理思想近代化的“前史”时期(16~19世纪前期),二是中国近代管理思想的“前科学化”时期(1840-1911年),三是引进和吸收科学化管理时期(1912-1978年),四是全面推进“管理现代化”时期(1978年-目前)。
    王圆圆、袁泽沛认为,建国后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个比较明显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进行改革开放这一时期,是中国管理科学的形成时期。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到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时期,此时期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人的管理思想最终形成。第三阶段为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管理思想、目标、体制和组织都更加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企业管理手段进一步趋向现代化;一些先进的企业管理方法与国际标准开始在企业中应用,企业管理理论逐步完善。曹文秀把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管理思想的发展分为传统管理(包括经验管理和科学管理)和现代管理科学(包括系统化管理和知识-智力型管理)两个阶段、四个层次。认为由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加上引进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和技术使管理思想的演变在短短的二十年内跨越了四个阶段。
    三、研究展望
    笔者认为,加强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除了进一步对历史上的管理思想进行深入发掘和整理外,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应与管理理论研究结合起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 3745—92),管理思想史是管理学下设的二级学科,而任何一门学科只有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才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学科发展的角度以及对当代管理实践的客观需要来看,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学科界定应该有范式框架的识别和限制,因为只有在一个统一的范式框架内,学科才能够实现研究方法的积累和理论的发展。而管理的内涵是什么,管理思想史与哲学思想史、经济思想史及管理学史是什么关系,管理思想史的性质和特征、发展的基本动力和内在规律等问题,都与管理理论密切相关,只有在管理理论的规范下才能厘清中国管理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二)把中国管理思想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管理思想史研究除了探索历史真相以正本清源及为现实管理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外,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历史映照未来,揭示管理思想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理清其发展脉络是中国管理思想史研究的重要任务。为此应把中国管理思想史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对管理思想的各个环节、侧面的研究是整体研究的基础,应着力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而把握中国管理思想史总体特征和发展趋势。中国管理思想史还是世界管理思想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还应当在世界管理思想发展的潮流中把握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脉搏。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