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视差之见中欲望的“当下”呈现——评汪明明的《零度诱惑》(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国社会科学网 夏莹 参加讨论

    在此,汪明明的叙事中存在着三重视差:
    首先,哲学与文学视差。这部小说所讲述的故事或许在当代文学中并不离奇——对我而言,只会讲离奇故事的小说很少可以被视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小三”、“捞女”的故事在今天的影视、文学作品中已经屡见不鲜。但由于其核心故事所围绕的始终是欲望的核心机制“诱惑”的讨论,因此在期间,对于概念的解析,除了文学的典型人物的呈现方式之外,在片段性故事之间嵌入了诸多极富有思想性的哲学分析,由此所构筑的哲学与文学的视差呈现出关于诱惑的思想之具体。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的《诱惑》一书出版之时正是法国女性主义思想蓬勃发展之际,鲍德里亚强烈地批判了这一女性主义视角,将其所津津乐道的女性解放视为“一种可笑的胜利”,因为女性主义者总是被囿于两性对立的框架当中来寻求解放之路,那么它们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要么遵从男性逻辑,从而与男性趋同,要么遵循差异逻辑,在强化性别差异中,将女性重新推入到弱势群体的保护圈里。 而鲍德里亚借助“诱惑”概念提出了他的“解放策略”。女性的力量,并不在于她获得与男性一样的权力,而在于她发现了自身所具有的可以超越两性二元对立的女性气质。女性气质不是女性,女性是囿于二元结构中与男性对立的那一维。而女性气质则是超越两性对立的一种策略,在其中,诱惑是其核心特质:它是“一种游戏、挑战、斗争、表象的策略”[2],“诱惑,在话语中拿走了意义,在真理处发生了偏移”。[3]鲍德里亚甚至将其上升为对整个以生产为特性的现代社会的一种挑战和逃离。因为生产性逻辑,如同男性逻辑一样,以价值的计算与累计为旨归,给予话语以意义,给事实以真相,换言之,在表象与本质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然而,诱惑,则不同,它所游戏的是界限本身。它驻足于界限之上,让所有一切都呈现出模棱两可性,我们无法根本上揭开表象,因为表象与本质的区分事实上并不存在,同时表象背后的秘密,我们因此也完全无法窥见,因为这一秘密可能本身不过就是表象,抑或根本不再存在,但揭开秘密的行为本身将使得诱惑失去所有的力量。
    鲍德里亚的诱惑思想虽然生长于对女性主义的批判,但却适用于对整个当代媒体社会的批判。媒介的狂轰乱炸,已经将自身从一种中介(media)直接转变为作为造物主的上帝(God)。媒介不仅呈现事实,同时它还制造事实,并实际上在呈现之表象的泛滥当中,将事实的意义本身掏空。由此媒介社会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诱惑游戏场,活跃于其中的诸多欲望躯体只能不断的遵循着这一游戏场中诱惑之法则,身不由己的行动着。因此,对“诱惑”概念的分析如同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剖析时所采用的“商品”一般,它是这个繁华的消费社会中一个具体的抽象,是我们可以切入这一时代的理论立脚点。由此,在本书中,汪明明一方面以哲学的语言精准的阐发着鲍德里亚的诱惑逻辑,一方面,将这一诱惑的逻辑巧妙的融合到其对人物命运的展开过程中。其间充满了对于现实社会灵动的批判与分析。两者所构筑的视差之见,成就了一个鲜活思想的萌发。
    
    其次,有限视角与无限视角之间的视差。本书叙事中第一人称“我”的出现总是偶然的,“我”出现在开场,中间以及最后。尤嘉霓的故事最先由“我”的眼睛看过去而展开,随后在我的听闻中被推进,最终随着“我”对其信息的丢失而终结。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在这个繁华的故事中反而成为一个旁观者,“我”的出现所彰显的是一个有限的视角,“我”在一段旅程当中目睹了尤嘉霓与陈逸山彼此的暧昧,这的确是尤嘉霓转变一个欲望躯体的第一个“当下”片段,但这个片段由于“我”的视角的局限性,必然成为一个简单的抽象。“我”用自己记忆中的某一类人将尤嘉霓归类,但却无法理解她成为这个“当下”的所有丰富的背后故事。所以在尤嘉霓与陈逸山的当下片段的展开中这个有限视角突然消失无踪,它被置换为一个无限视角,它类似于一个上帝之眼,拥有着鸟瞰(bird view)能力,它跳出了尤嘉霓与陈逸山形成交集的那个“当下”,在两者的前世今生之间来回穿梭,诠释了一个丰富的当下存在的时间性观念。同时,无可否认,这一上帝之眼不仅具有广度,同时还富有深度,它还可以同时呈现人的表象与内心。正如汪明明在本书中反复提到的,尤嘉霓的梦境如同一架可以透视表象与潜意识的双向显微镜(这显然又是一个无限视角下的视差之见),构筑了一个全景视角下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样态。但“我”的有限视角并没有彻底的消逝,它突然地出现在小说的中段,为尤嘉霓的下一个重要片段的过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此,无限视角又被巧妙地转换为有限视角。“我”再一次作为一个旁观者,在一个宴会之上旁听了有关尤嘉霓离开陈逸山之后的所有故事,尽管这些故事的细节,作为当下片段还有待展开。而一旦这些片段展开自身,它又一次进入到一个无限的全景视角当中。
    最后,当故事接近尾声,尤嘉霓在深夜狂欢后重重的跌在地上之后,“自此,我再没有听到她的任何消息”。这是又一次视角的转变。“我”的出场为整个全景式的叙事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尤嘉霓究竟怎样了?这原本在全景视角当中理所当然看得到,因此也应该知道的结局,突然在此成为了一个谜。这个未知,是作为有限之我的“未知”。但却也为小说的结局留下了想象力的空间。
    诱惑,产生于谜底的保留,以及想象力空间的敞开。作为一部书写“诱惑”的哲理性小说,汪明明巧妙的运用了这种有限与无限的视差之见,促成了整部小说以“诱惑”的方式存在下去。
    作者以“零度”来修饰“诱惑”,在罗兰?巴特那里所谓“零度”意味着一种不带任何个人情感的机械性写作方式。这一界定方式同样适用于对这部“零度诱惑”题解。当诱惑变成了生活普遍的表象,那么它已经失去了鲍德里亚曾经赋予它的可能的颠覆性,它同样可能被分解为程式化的模式,正如当下的人们对于性幻想对象的标准化表达,在此,诱惑失去了被它所遮蔽的秘密,成为了没有秘密的表象化存在方式。表象的游戏蜕变为表象的直接呈现本身。
    因此,这是一部借用近乎哲学的方式来阐释“诱惑”以及“诱惑的丧失”的文学作品,但却因为视差之见的叙事方式,为文本自身留下了“诱惑”重生的可能性空间。
    (作者系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零度诱惑》
    作者:汪明明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