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多栖的耕耘,多面的贡献--读《陈荒煤文集》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人民日报 2014年01月07日 白 烨 参加讨论

    陈荒煤在他们那一代人当中,无论是其身份构成,还是其工作状态,都明显地具有多栖性。可以说他是领导型的专家,也可以说他是专家型的领导;可以说他是作家,也可以说他是批评家;可以说他是文学理论批评家,也可以说他是电影理论批评家;可以说他是电影事业家,也可以说他是文学活动家。这种身份的多样、工作的多元,构成了陈荒煤涉猎多栖、耕耘多面、成就多元的总体特点。新近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10卷本《陈荒煤文集》,就是最有力也最实在的佐证。
    在王蒙、童刚领衔的《陈荒煤文集》编委会的指导下,《陈荒煤文集》的编辑班子经过数年的收集、整理与编辑,于陈荒煤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推出这套10卷本的文集,这无论对于积累革命文艺史料、为现当代文学研究提供参考,还是缅怀这位革命家兼文学家,都有多重的价值与意义。
    陈荒煤从上个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逝世前,创作了数量不等的小说、散文、戏剧与报告文学等作品,撰写了大量的文学评论与电影理论批评文章。要把这些品类不一、数量纷繁的作品整理、编辑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种文章的整理与文集的编辑,一种做法是按照文章发表的时间顺序,采用编年体方式依次编来;另一种做法是根据作品与文章的类别,在同一类别中按照发表先后分卷排序。《陈荒煤文集》采用了后一种编辑方式,分“小说”“剧本”“报告文学”“散文”“文学评论”“电影评论”“日记”“书信”“自传”依次编来,采用这种方式,不仅面目较为清晰,而且几个大的类别与板块,也正好反映了陈荒煤在不同时期工作的重心所在,及其从创作到理论批评的演进过程与丰富实绩。
    要整体性地评论《陈荒煤文集》笔者力所难逮,我只能从自己相对熟悉的文学理论批评的角度,谈谈陈荒煤在这一方面的足迹与实绩。而即便是这样一个方面,陈荒煤辛勤耕耘的贡献也难以磨灭,所取得的成就绝不可以低估。
    陈荒煤的文学理论批评工作,主要集中于两个阶段:一个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由中南军区文化部长到分管电影工作的文化部副部长的“十七年”时期,一个是在粉碎“四人帮”后复出以副所长身份主政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到重任文化部副部长的新时期。在前一个阶段,他就加强军事题材创作和活跃部队文化工作,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了不少重要而新鲜的意见;在转入领导电影事业之后,尤为注重以理论批评的方式,来引导创作实践,切合电影艺术的特性,提高电影创作质量。他在这一时期提出的“唯有真实的艺术,才能达到以社会主义精神教育人民”;呼吁创作者要“深入生活,熟悉生活,研究生活,发掘生活”等论述,都堪称有胆有识,又有识有见。陈荒煤于1978年至1980年间应沙汀之邀以副所长身份主政文学所,只有两年多时间,但他一方面全力解决文学所因“文革”的派系斗争造成的种种矛盾,恢复研究室建制与学科建设,一方面积极利用文学所和《文学评论》的平台,引发对于“两个口号”的重新评说,支持“伤痕文学”的代表作《伤痕》,并以《“伤痕”也触动了文学创作的伤痕》的文章,首先给这一揭露性的文学创作倾向以“伤痕文学”的命名。这一时期,陈荒煤领导的文学研究所,与张光年、冯牧等领导的中国作协,成为新时期文学拨乱反正的主要力量。由此,陈荒煤与冯牧,被文坛内外普遍看作是新时期文学的两位开路先锋。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学理论批评生涯中,陈荒煤不仅写作了大量有分量的文章,取得了重要的成就,而且形成了自己显著的特色与鲜明的个性。其中,尤以两点最为突出。
    首先,是他对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怀有强烈而持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无论是从事文学事业,还是投身电影事业,他都把这看成是开创社会主义事业的一部分,并作为自己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岗位上,不论是处境顺利,还是面临困难,他都能义不容辞,承前启后,无所畏惧,一马当先。可以说,陈荒煤在理论批评中能够做到“无私于轻重,无偏于憎爱”,敢于为文学的兴盛鸣锣开道,勇于为新人的涌现摇旗呐喊,其底气与动力主要来源于此。
    其次,是他对文艺的规律与特点,文学批评的性质与任务等,有着深刻的理解与独到的把握。他本人既是创作经验异常丰富的作家,又是善于从艺术体验中总结经验的理论家,这使他深知创作的甘苦,了解批评之奥妙,既能内在地发现问题,又能富有说服力地解决问题。这种内行式与在场性,使得他在文学的理论批评中,不仅避免了隔靴搔痒、居高临下,而且始终是艺术家的知音、人民的代言人、时代的鼓吹者。
    陈荒煤对于青年作家的支持与呵护,是不遗余力、倾其心力的。作家中的卢新华、刘心武、蒋子龙、李国文、贾平凹、张抗抗等,在他们的创作刚刚起步或遭遇非议的关键时刻,他不失时机地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给予了积极的肯定、热情的支持,从而使青年作家们渡过难关,健康成长。我自己在理论批评的起步阶段,也曾得到过他的指导与帮助,包括遇到困难时的真心相助。对于这一切,包括我在内的许多青年作家、批评家都不曾忘记,因为那已经成为我们文学经历与美好记忆的重要构成部分。
    《陈荒煤文集》中的作品与理论批评篇什,虽都曾结集出版过,但这次汇集编排之后,显然更具整体性与体系性。比较而言,第10卷中的“日记”、“书信”与“自传”的部分,因属于未刊文稿,又内容丰富,涉及一系列文坛事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而整理者为了保留原貌,尽可能地不作改动,这种严谨认真的态度,无疑也是整套文集编辑精心、质量优良的可靠保证。
    阅读《陈荒煤文集》,许多过往的文坛往事会随之浮现出来,包括陈荒煤的言谈与举止、音容与笑貌。我觉得像他这样的懂得艺人、呵护新人的文艺界领导,这样的以能力服人、用魅力吸引人的批评家领导,非常难得,这让人们加倍地怀念他,敬重他,铭记他。
     
    (原标题:多栖的耕耘,多面的贡献--读《陈荒煤文集》有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