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叶辛:为祖国书写时代新篇章 新媒体带来挑战机遇(2)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新民晚报 newdu 参加讨论

    新媒体带来挑战和机遇 
    这次文艺工作座谈会,有两位网络作家出席,叶辛的笔记上,也有这样一句总书记的讲话:“现在以互联网为主的新文艺群体十分活跃,所以我们文艺界还要扩大我们的工作覆盖面。”有人说,现在电脑、网络等新技术这么先进,文学即将消亡。“我认为文学不会消亡,但新技术的兴盛确实对每一位当代作家都提出了挑战,你必须写得更好,必须写得更能征服读者的心。”叶辛说。
    当年叶辛的《蹉跎岁月》小说和电视剧都引发了热烈的社会反响,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很多地方台还没有拍电视剧的能力,当中央台制作播出一部比较好看的电视剧时,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吸引过来了。“这就是沾了当时的新媒体的光。”
    叶辛记得最清楚的是两个数字。1982年,中央电视台要把《蹉跎岁月》改编成电视剧,怕叶辛改本子改得不认真,就对他说,你要比写小说更认真——你的小说印了30多万册,发行量很大,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台电视机吗?当时的统计数据是6000万台,而且,打开一台电视机还不止一个人在看。到1995年电视剧《孽债》播出时,央视的朋友说,全国的电视机数量已经是3.6亿台了,有好作品上电视,关注率是非常高的,所以你一定要搞出好东西来把大家的眼球抓住。叶辛感叹,同理可见,新媒体也在让好的作品“长上翅膀”。
    上海作协今年建立了网络作家协会,叶辛说,网络作家群体的兴起,对传统的以纸质媒体为主要传播载体的作家是一种严峻的挑战和考验,迫使你必须要改变写法,包括语言和结构等。巴尔扎克的时代会用30页来写一个小楼,而现在的作家如果还这么写,肯定就没人看了。“我们的创作必须契合这个时代,创作出优秀的、读者乐意接受的,但是仍旧有着中华语言的音韵感、节奏感、美感的好作品。正如总书记所说,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新作聚焦临时夫妻现象 
    在座谈会上发言时,叶辛向习总书记介绍,自己今年又写作了长篇小说《问世间情》,写的是进城打工一族中时有所见的临时夫妻现象,书出版短短几个月,就印了好几次。
    叶辛告诉记者,自己最早听到临时夫妻这个现象是1998年去广西南宁采风。所谓临时夫妻,就是一起打工的一对男女下班后住在一起,像夫妻一样,但实际上,他们各自都有或是留在家乡务农或是在别的地方打工的配偶及子女。之后在与社科院的社会学家、经济学家交流时,叶辛也多次听到这个话题。
    “这个题材很容易进小说的,十几年来我为什么不写?因为这是改革大潮中的支流,我们取得了多么大的成就,我去写这样一个支流,怎么去写?”但是去年年初,全国人代会上,有打工族的代表提出了这个话题,呼吁关注打工族中的临时夫妻现象。中国妇联回应这个代表的发言说,根据统计,2亿多打工族中,这样的临时夫妻可能不少于10万对。
    叶辛在总书记面前介绍说,自己写的这部长篇小说,是涉及到进城打工一族中时有所见的临时夫妻现象。虽然并非常态,但家庭是我们社会的细胞,这细胞不稳定,会影响到整个肌体的稳定。“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城市化的进程中,我们打工群体常常只是被看作一个经济因素,而不考虑他们也是具体的人。除了吃的、住的比农村更好以外,他们也有家庭的要求、爱的要求、心灵的要求。我是逐渐想明白这个问题的。”
    在全国人代会上看到了这条新闻之后,叶辛一下子想明白了。当时他本来在写另一部长篇小说,“但我看到这条新闻之后,原先那部小说突然写不下去了,在家里走来走去,就把原来的小说停了,准备动笔写这一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