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访谈 >

刘醒龙:小说为不能解决困顿引领情怀之路(图)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解放日报 施晨露 参加讨论

    
     刘醒龙在书展崇明分会场 龚健 摄
    ■本报记者 施晨露
    湖北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今年第一次参加上海书展,昨天赶往海岛崇明参与分会场活动。午餐时一落座,便找起辣椒来,荆楚口味,看来不管到哪都不会变。
    伦敦、巴黎、韩国乃至突尼斯,去过无数国际书展的刘醒龙,将他国内书展的首秀给了上海。上海书展主会场选址展览中心让他感佩,“这是一个有文化含量的决定,无论巴黎还是伦敦,书展都在郊区,地处市中心的书展与市民和公众的日常生活更贴近,传播效果也更强。在书展遇到的读者让我惊讶,有人抱着10多本各种各样我的书过来,其中不少是市面上已经绝版的多年收藏,要不是编辑把我从人海中‘救’出来,我恐怕走不出会场了。”
    刘醒龙在本届书展上带来的是其长篇新作《蟠虺》(pánhuǐ)。蟠虺是青铜器中一种常见的纹饰,以卷曲盘绕的小蛇形象组成连续不断的装饰。小说围绕春秋战国时代的青铜重器——曾侯乙尊盘展开,讲述这件国家级文物历经20余年失而复得的过程,对中国知识分子在当下的人格问题进行了文化反思。对普通读者来说,光小说名字就是一个生僻词,书中还有小学生楚楚用来刁难成人的30个与青铜重器相关的汉字,加上贯穿全书的一大争议,即曾侯乙尊盘究竟是用“失蜡法”还是“范铸法”制作,让没有金属铸造知识的人不好理解。有人疑问作家是否有意设置阅读门槛或某种暗示?刘醒龙摇头:“这是对读者的一种信任,信任他们的求知欲和修养。写书人不要低估了读书人,适度地增加一点阅读难度是对读者的尊重。”
    以乡土小说创作闻名的刘醒龙曾给文坛带来强大的“现实主义冲击波”,《蟠虺》的故事发生在武汉,因此被人认为是他的“转型之作”。“这是一种表象。”刘醒龙说,一个好的小说家不会只通过一部作品的内容表现所思所想,“写乡村要想到城市,而城市的靠山一定是自然、乡村,这样的作品生命力才旺盛。”刘醒龙说,从乡村转换到城市,他的写作“一点障碍也没有”,关键在于“内心最强大的核心没有变”。核心是什么?刘醒龙答:“对人的基本信任、对生命的尊重。对需要质疑的东西保持敏锐警惕,对真正值得信仰的东西充分信赖。”
    写作《蟠虺》期间,刘醒龙患上带状疱疹,“痛苦。写还是不写,成了一个问题。但不写更痛苦,我一个人关在房间里,继续写下去。”在《蟠虺》开头,刘醒龙写下这样一句话,“识时务者为俊杰,不识时务者为圣贤。”他说,这是自己创作的初衷——望天下少一些追势利的俊杰,而多一些有理想的圣贤,“写作者就是要做不识时务者,读书人也应该少一些功利心。小说的使命之一是为思想与技术都不能解决的困顿引领一条情怀之路,而读书是要让心灵更干净、灵魂更强大。”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