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华读书报》:常识最重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顾农
    --------------------------------------------------------------------------------
    
    近年来据说国学热业已形成,报刊电视上也确实颇多这一方面的内容,或发长篇大论,或作通俗讲演,都能给予读者听众许多教益和启发;但也常常看到有人指出这些讲论之中的硬伤亦即知识性错误,甚至是常识性的错误,有些实在错得过于离谱,令人哭笑两难。
    看来首先有必要来普及一点国学的常识。常识往往是最重要
    的东西。
    例如一讲国学就要提到四书五经以及十三经,这些专名乃是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先秦儒家用来做教材的有六部书:《诗》、《书》、《乐》、《易》、《礼》、《春秋》,这就是所谓“六艺”,后来都称为“经”,也就是被封为永恒的真理;可惜丢了一部《乐经》,于是就剩下五经了,但往往仍然称为“六艺”——例如现在有专家说,所谓国学就是指“六艺”。
    《三字经》有云:“《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号称六经,实际只有五经,打了一个八几折。
    后来儒家学者希望“经”要多一点,于是慢慢往上加,这就有了“九经”、“十三经”等等提法。这样的过程以及“十三经”的基本情况,在崔文印先生的《“四术”、“六艺”及“十三经”》一文中有很简明扼要的介绍,该文和其他八十篇同类的知识性短文先前都在《书品》杂志上连载过,最近由中华书局出版单行本,书名叫作《古籍常识丛谈》,很值得一读。国学热不热其实并不重要,这里介绍的一些知识倒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以为儒家本有五经,后来再饶一经,便成六经;这样一味做加法好像很合理,其实错得鼻塌嘴歪。
    “十三经”统统加起来,一共六十几万字(详见本书《“九经”及“十三经”的字数》一文),跟现在多产作家的等身著作一比,可以说是很少,但是读起来很困难——太容易懂的东西成不了经典——于是宋朝的新儒家就想办法做简明读本,这样就产生了“四书”:从“十三经”中选出《论语》和《孟子》两部,又从另一部经《礼记》中节选出《大学》和《中庸》两篇,这样凑成一组基本读物,加进许多自己的理解,诱导初学者以此来认识儒家的“道统”。这就是《三字经》里说过的:“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曾经是所有学生的必读书,八股文的题目从这里出,文章也要按朱注来发挥,否则就不合格,弄不好且要成为非圣无法的罪人。《古籍常识丛谈》中缺一篇关于“四书”的介绍,建议再版时补入。
    崔文印先生此书以“古籍”为中心展开,约可分为四个系列:关于古籍的一般知识(如版本、行款、装订、用纸、印章、著录等等),关于若干重要的古籍(如十三经、二十四史、“三通”、“六通”、会要、《文选》、丛书、类书等等),关于藏书,关于禁书。每一系列皆选取若干重要的题目来谈,一篇也就千把两千字,虽然不可能很系统,但每个知识点都说得头头是道,简明清晰,通俗易懂,初中生就可以读,研究生也可以读。缺乏古代文化常识的问题现在好像比较严重,而介绍这些常识的好书却不是太多。
    本书约20万字,版式疏朗,校对精良,印订考究,读起来很愉快。我认真拜读此书时只看到一个错字,这就是第110页提到的“马永卿《嫩真子》五卷”,这书名应是《懒真子》,“懒”字过去可以写成女字旁,于是造成形近而误。这个小错误希望在再印时予以改正。
    《》,崔文印著,中华书局2009年1月第一版,定价:28.00元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