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中华读书报》:个人记忆与历史境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7 中华书局 newdu 参加讨论

    
■刘宜庆(《半岛都市报》读书版编辑)

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命运,不论是叱咤风云的名人,还是藉藉无名的草民,他们所遭遇的无疑都隐藏着历史的风云和时代的密码。
    “人比石头更坚硬。”《哈尔滨档案》以一个俄罗斯家族命运展现20世纪的苦难与不幸,读来令人辛酸、悲怆。该书作者玛拉·穆斯塔芬是奥尼库尔家族的后裔,出生于哈尔滨,5岁时随家人移居澳 大利亚。外婆的妹妹玛亚留下了一张照片,是生之明证,她生命的年轮终止在26岁,是大清洗中被冤杀的一个。正是这张照片,将玛拉·穆斯塔芬引上寻找家族个体记忆和历史境遇的旅途,揭开了“哈尔滨人”的悲惨命运。
    “哈尔滨人”指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东北生活过又回到苏联的俄罗斯人,更是一张被极权强加的标签,意味着叛徒、间谍,被逮捕、流放、劳改、处决。奥尼库尔家族的多数成员被处决和流放。玛拉·穆斯塔芬循着家族成员和知情人的足迹,查阅原始档案,采访知情人,寻找遇害者的遗物。当玛拉·穆斯塔芬面对遇害者的逮捕证、审讯记录、监狱存档照片,我们和玛拉·穆斯塔芬一样,迸发出情感的力量。为人类苦难的灵魂,为异国普通人的生死而悲怆。
    《哈尔滨档案》之所以能够打动读者,是因为关注普通人的命运。普通人像时代飓风中的微尘,像战争炮火中的一缕青烟,常常被忽略不计。在复杂的历史境遇中,一个家族的命运之难以叵测,呈现的档案之真实冰凉,令人唏嘘。“没有复杂性,就永远不能成其为历史。”玛拉·穆斯塔芬说。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