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丝绸之路上的欧亚情谊——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参展俄罗斯民族文物令观众驻足称赞 清新自然的乌拉尔装饰画,做工精美的达吉斯坦“凯塔格”丝绣, “柯那赫肯德”无绒头地毯,独具风格的鞑靼皮革制品,山地民族的房屋一隅,草原民族的毡帐陈设,充满生活情趣的啤酒桶、茶炊和马奶酒囊,以及“希德拉”“托格孜胡马拉克”等极具民族特色的棋类游戏……日前,丝绸之路与俄罗斯民族文物展在国家博物馆举办, 594件由俄罗斯民族博物馆提供的展品充分展示出与草原丝绸之路息息相关的俄罗斯南部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展览将持续至10月7日。 中俄两国山水相邻,两国人民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结下了深情厚谊。中国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展览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稳步快速发展,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也达到前所未有水平。此次展览是中俄文化交流的又一硕果,将为两国间日益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锦上添花。中国观众不仅能通过该展了解到俄罗斯多民族的文化风貌,也可以进一步理解丝绸之路对于推动文化交流和促进区域资源发展的重要意义。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希望通过展览,使广大观众进一步认识到以欧亚范围内的互利合作为主旨而提出的“新丝绸之路”理念的重大意义。 展览中的文物多出自19世纪至20世纪初,包括俄罗斯族、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和乌拉尔山前地带民族、北高加索和达吉斯坦地区民族、西西伯利亚和南乌拉尔的哈萨克人、南西伯利亚地区民族的传统服饰、手工艺制品、宗教礼具和早期商业贸易中的特色商品。在这些风情浓郁的特色展品中,不难感受到草原丝绸之路对俄罗斯南部民族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 丝绸之路繁密的贸易往来推动了伏尔加河中下游地区和乌拉尔山前地带民族的手工业发展,鞑靼人的首饰制作和皮革制品闻名世界,马里、摩尔多瓦、楚瓦什女性手艺人的针织制品等也都是可以用来贸易的物品。俄罗斯族人以花朵、蓓蕾、浆果、树叶和小鸟为内容、格调清新的乌拉尔装饰画也是闻名遐迩,人们用它来装饰房屋内部、点缀生活器具。它通常由农村专业的“画匠”完成,几个画匠聚成团体,在农闲时顺便搞搞创作。 由于毗邻丝绸之路,高加索北部地段也是古代贸易往来的重要商道,商人从这里输入商品,把当地生产的东西运输到黑海沿岸地区,然后从那里海运到欧洲。热情好客的北高加索和达吉斯坦民族居住在特色山地房屋中,与途经的商旅和朝圣者往来,为他们提供栖身之所。手工业也因此迅速发展,精美的“柯那赫肯德”无绒头地毯就是高加索北部地段很畅销的民族特色商品,在这个地带每一个村庄的地毯都有自己独特的图案,“柯那赫肯德”村庄生产的地毯就叫“柯那赫肯德”地毯。这种地毯织得很密,图案小巧精致,边缘上是花朵图案,中间部分描绘的是春天的花草和高山上的村落,与自然美景别无二致。居住在南西伯利亚的突厥人与蒙古人在生产技术、社会习俗、宗教活动等方面深受中国、蒙古传统的影响。展览中的丝绸、锦缎、烟嘴、烟袋、火镰以及衣物饰品中对珊瑚、贝壳、珍珠母的运用都能体现出“中国风” ,同时,这些民族的皮革、牛以及金属制品也曾从西伯利亚输入到中国。 此外,展览中还包括大量与女性服饰有关的展品,其中展现的精湛手工技艺令观众驻足称赞。擅于使用金银线刺绣来装饰日常服装和祭祀用品的鞑靼人,在制作头饰方面更是考究,喀山城鞑靼人的女性绣花高筒帽全部用金银线缝制,十分雍容华贵;巧手的鞑靼人还发明了最古老最独特的皮革制作工艺——皮革拼花,由裁成小块的彩色软羊皮拼接的女士长筒靴,再缝上装饰花针,一直风靡了半个世纪。奥伦堡地区哥萨克女性节庆服饰和鞋具也引起观众的注意,那些鞋底厚达20 cm的“松糕鞋”不禁让人联想到清宫剧里的“花盆鞋” 。在19世纪上半叶,西哈萨克斯坦哈萨克人的婚礼中,新娘的婚服中必须包括一种叫做“萨乌克列”的头饰,由于使用大量的银饰、镀金装饰、珊瑚、珍珠、金绣以及复杂的首饰活,这种头饰十分昂贵。据国博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婚礼的最高潮部分,也就是从自己的家到丈夫所在的村落时,新娘会戴上“萨乌克列” 。此后直至第一个孩子出生之前,儿媳每逢正式场合都要戴“萨乌克列” ,生孩子后换成女性头饰。 “萨乌克列”将成为压箱底的女人私产。 尽管这些俄罗斯南部民族有着不同的语言、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但都因交流互通而和谐共居于同一个历史空间内,草原丝绸之路也因此成为将这些不同地区和民族联系在一起,并为他们带去繁荣的交通要道。 正如俄联邦文化部部长梅金斯基所言,自黑海绵延至太平洋的俄罗斯南部地区远古时期和中世纪的历史文化进程,反映了丝绸之路与流入波罗的海和白海的伏尔加流域,以及与俄罗斯的草原之路之间的紧密联系,俄罗斯民族独特性背后是中俄两国民族的共性,正是这种共性如同大树的枝条一般将欧亚大陆的人民紧密联结在一起。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