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童话既属于儿童文学中童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文艺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少年儿童非常喜爱的一种文体。由于理论研究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对科学童话的解读和审美,使得科学童话的创作,无论在儿童文学领域还是科学文艺领域中,都是明显弱势的一支。探究科学童话的审美,对于科学童话的阅读、创作和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科学童话 科普童话审美 科学文艺 创作和发展 关于科学童话,《科普创作概论》一书中这样描述:“科学童话是以科学知识为主要内容的童话,它要普及一定的科学知识,通过这些知识内容启迪儿童的智慧。”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幻想,是用夸张、想象、拟人、象征等手法进行创作的一种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文体。从内容上,可分为两大类:纯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 这里特意提出“纯文学童话”的概念,也就是在一般意义的“童话”的称谓前加上一个“纯文学”,是想探究两者的共性和特点。 纯文学童话和科学童话两者的共性是都属于童话,都应具有童话的基本特征和应有的文学水准;它们的区别在于纯文学童话一般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为主线,用童话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描写弘扬真善美,赋予作品以教育意义。而科学童话的内容则具有科学性特征,通常围绕所选择的知识点或科学概念,用童话的艺术手法,将理性的科学知识融于富有幻想的童话艺术之中,使作品既富于科学启迪,又具有美好的想象和文学感染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优秀的科学童话能将科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有机地融于一体,对少年儿童具有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双向发展的作用,成为激发少年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科学素质和文学素养的重要形式之一。 科学童话所携带的科学和艺术双重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征,因而既属于儿童文学中童话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科学文艺的一个重要形式。这一特征,也决定了科学童话与众不同的创作规律和美学意义,从而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独特门类。 科学童话是科技发展的产物。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不断渗透,科学童话也必将成为少儿阅读的一大需求,促使科学童话创作的不断发展和创新。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用对纯文学童话的审美来度量科学童话,造成一种理念上的模糊。科学童话创作理论研究和审美的缺失,不但影响了对这种文体的正确解读和欣赏,也严重影响了其传承和发展。 美学是以艺术为研究对象的一个哲学分支,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任何学科都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研究价值。 美学之于科学童话,研究的是如何围绕着“科学”这一主题,运用童话的艺术手法,充分发掘和展现科学本身的内在美,及其赋予作品的美学价值。优秀的科学童话能将科学主题和童话故事有机地融为一体,趣味盎然且寓意深邃,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美学气质。研究科学童话的美学价值,可以让更多的作者了解科学童话的创作规律,提高审美水平,多出精品,让少年儿童能从更多的优秀科学童话中,感受到来自科学的智慧启迪和独特的美学滋养。 真善美是一切儿童文学美学的源泉。 科学童话的科学之真、人文之善、艺术之美,使其具有多维度的审美取向和美学意义。除了具有纯文学童话所具有的文学美,如想象美、纯真美、幽默美、象征美、喜剧美、悲剧美、荒诞美等;还具有科学性所带来的科学美,如知性美、自然美、逻辑美、简约美、镜像美、哲思美等美学价值。科学童话的文学美与纯文学童话既有共性也有其独特之处;科学童话的科学美通过童话的艺术渲染,将得以更好地呈现。纯文学童话融入科学性,将更加丰富多彩。下面将结合十余年的科学童话创作体验和研究体会,从想象美、纯真美、自然美等十三个方面探讨科学童话的美学价值,仅供交流讨论。 一. 想象美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这一特征毫无疑义地造就了童话作品无与伦比的想象之美。几乎没有一种文体的想象张力可以与童话相媲美,或哪一种约束能让童话的想象力不可达。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有限,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儿童世界的想象是不用讲道理的,而且是以信任为前提的。无论人物、情景多么离奇,“我”认为这样,就是这样了。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这种异想天开和无拘无束,正体现了儿童自由自在的天性和无界的想象力。 童话能够把宝贵的童心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在童话的世界里,人物可以是常人体、拟人体,也可以是超人体;可以是人、妖怪、动植物,有形或无形、真实或虚拟的任何想象出来的东西,且几乎无所不能。对于情节和场景的虚构,则更是幻想无界了。 比如意大利作家卡洛•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木偶匹诺曹竟然成了一个真的有生命的孩子。英国作家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对于奇景的想象力,几乎让后人无法逾越。著名作家刘海栖的《扁镇的秘密》,里面所有的场景和人物都是扁的,竟然是一位神奇的剪刀姥姥剪出来的。 童话的想象力可真是匪夷所思,令人看后忍俊不禁。这就是童话的想象之美,美得让虚构变得趣味盎然,且不愿意怀疑其真实性。 作为科学童话,强调科学性的严谨和精准,其幻想性会受到逻辑性的约束,但却另有一种亦真亦幻的独特美。 比如嵇鸿的科学童话《雪孩子》。兔妈妈为小白兔堆了一个雪孩子,雪孩子竟然活了。小白兔独自在家睡着了,家中起火了,雪孩子为救小白兔,自己却融化得只剩下一些水迹和被当做鼻子眼睛的胡萝卜龙眼核。小孩子看到了这里会伤心地哭。可接下来的描写是雪孩子成了水蒸气,飞上天空变成了漂亮的云。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舍己救人的雪孩子形象,并把一个有关生死的大话题,用浪漫的艺术手法表现得非常有诗意。如此浪漫的描写,却不是假于幻想的虚构,而是源自水的三种不同状态的转换。作者把优美的童话故事、水的知识和崇高的精神蕴含非常自然地融合在一起,展现出一种虚实结合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科学童话的幻想性尽管受到科学逻辑的约束,却可以凭借艺术想象,借助于科学性,打开一扇通往真实世界的大门,具有一种亦真亦幻的独特风格。 二.纯真美 纯真是童话最基本的质地。 “这是因为儿童心灵、情感等所构成的儿童世界,本身就拥有‘纯真’这一生命的原质。”所以,“‘纯真’作为一种艺术品性,在儿童文学中便不是可有可无、时有时无、若有若无的了,而是成为体现自身艺术本性的一种基本的审美品质。”【2】 儿童的纯真不仅仅是单纯、天真,也包括纯洁、纯情和纯粹。 孩子的世界是洁净的、透明的、善良的、充满信任的,更接近自然本真。相比之下,大人们更显得愚拙弄巧,虚伪贪婪,自以为是。 天真无邪几乎是孩子的代名词。 童话的纯真和孩子的天性是相契合的。孩子徜徉在童话世界里,会用自己那颗纯洁、天真、善良的心去感受人物和故事。他们为皇帝的“新装”而开心大笑,为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相遇而高兴,也会因为雪孩子化了而伤心哭泣。 作为科学童话,纯真美除了体现在童话的基本原质上,还栖息于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中。科学童话要求传播的科学内容一定要精准,故事构思也要符合科学逻辑,就像童心一样纯粹真挚,容得不得半点虚假。严谨的科学内涵就像一个憨厚的老顽童,被顽皮的童话孩子牵着奔跑。他们一样的天真无邪,一样的善良美好。在纯真这一点上,是息息相通的。 比如:著名的科学童话《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刚出生时那么贪玩,都没想起自己的妈妈。看到小鸭子跟在妈妈后面才想起找妈妈。它们遇到大金鱼、大螃蟹、大乌龟都不是妈妈,结果最后问到了自己的妈妈,却因为长得相差太远不敢相认。当终于知道这就是妈妈时,竟然高兴得在水里翻起跟斗来。 一个简短拙朴的科学童话,没有太多的幻想和虚构,只是一笔一划地描写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简单而真实。不但让孩子跟随一个认知过程增长了知识,也感受到了爱的温暖。作者采用拟人的手法切入孩子的视角,用近乎白描的方法紧扣自然知识,将发生在动物之间的故事娓娓道来,自然而然,充满感动,成为科学童话的经典作品之一。 科学知识求真求实的质朴和童话艺术的完美融合,能让科学童话与少儿的本真天性相契合,呈现出一种浑然天成的纯真之美。 三.幽默美 幽默是一种诙谐风趣又回味深长的艺术表现方式,能给人一种来自灵魂深处的愉悦和触动。 幽默是童话的基本气质,是童话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童话的幽默不仅表现在风趣的语言和思维的跳跃上,也表现在所描述的故事结构和细节中,令人开怀又耐人寻味。 科学童话除了用童话的幽默让作品变得可爱有趣,还会发掘科学内涵本身的幽默展现给读者。比如龚卫国的《屎壳郎的礼物》,讲的是屎壳郎过生日的趣事。老鼠、兔子、山羊等很多动物带着自己爱吃的食物来祝贺,可屎壳郎并不喜欢。屎壳郎招待大家吃午餐。“大家一看差点都吐了,原来屎壳郎准备的是各种各样的粪便。”“于是,大家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高兴地吃了起来。”大家吃得太撑了,跑到屎壳郎的食品库里拉巴巴,屎壳郎不但没生气,还高兴得连声道谢,“你们给我拉了这么多好吃的。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谢谢大家!” 看到这里读者会忍不住开怀大笑。在这里,幽默不是作者处心积虑的虚构,而是来自屎壳郎这种动物喜欢滚粪球吃便便的真实习性。读者在笑声中不但对屎壳郎(蜣螂)这种动物的食性有所了解,也有了对助人之道的意会。 充分展现来自科学内容本身的幽默,是科学童话独特的幽默魅力之所在,也是需要大力发展的一个着力点。 四.象征美 象征是指以具体的事物或形象,间接地表现抽象或其他事物的一种艺术方法。 童话是最具象征表达力的文体之一。其象征隐喻之美是童话的幻想特征所携带的重要美学特质。童话的象征美通常是指以独特的形象和故事,表现以及暗示出一种超越这一形象和故事本身的更加深邃的美学意境。 象征美是有趣的、含蓄的、哲性的、多向发散的,是具象与抽象的深层融合,往往让读者觉得一张侃侃而谈的面孔后面,还有一双睿智的眼睛在循循善诱。它不给你答案,却给予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启迪。 科学童话的象征美往往体现在科学内容本身所带来的寓理性之中。 比如科学童话《酷蚁安特儿总动员——把大象搬进蚂蚁窝》,讲述了安氏蚂蚁家族敢于战胜大象的故事。蚁后安特儿面对蚁粮被盗、大象拔树毁掉家园等危机时,不是和其他蚂蚁一样带领全家逃离,而是下令“把大象搬进蚂蚁窝,当过冬的干粮”。小蚂蚁们最后真的征服了大象,但作者不会真的让小蚂蚁把大象搬进窝吃掉,而是借用蚂蚁可以攻击大象鼻子保护树木的科学研究成果,用艺术的手法象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哲理喻意,传递勇于面对困难、永不言败的精神。 由于科学童话的象征寓意源自客观存在,时常会引起读者更加的强烈反响,呈现一种触及心灵的象征意义。 五.荒诞美 美学意义上的荒诞是个广义的概念,涵盖怪诞奇异、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荒诞的本质是透过表面的不可理喻,映射出合情合理的本质,激发人们更深刻的感悟和思考。荒诞看起来如同李白醉酒泼墨,貌似东倒西歪放荡形骸,却醉酒不醉心,挥洒出更加飘逸灵动的快意表达。 童话的幻想性为作品提供了荒诞的阔疆厚土,有着天马行空无所羁绊的洒脱。荒诞的情节能够使作品更加趣味,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德国的《吹牛大王历险记》可谓是荒诞性描写的代表作。主人公明希豪森是一位喜欢四处游猎、夸夸其谈的男爵,他能用眼睛里溅出来的火星引燃猎枪,一枪猎获七只野鸭;他骑着炮弹去侦察,竟然能半路骑着另一枚迎面飞来的炮弹飞回来;他还能骑着只有一半身子的马冲杀,最后马的那一半跑来又合为一体。这样的幻想力可谓荒诞之极。可是,给读者带来的超乎想象力的快意感受却是无以伦比的。 科学童话的荒诞又有其独特性,这就是“荒诞且有据”。科学童话的荒诞美来自于一种看似违背逻辑、实则真实存在的奇妙构思。 比如,安徒生在科学童话《海蟒》中,这样描述海底动物见到海底电缆这条大“海蟒”时的情景:“几只海参吓得把肠子都吐了出来,不过它们仍活着,因为它们有这本事。有不少龙虾和海蟹都从自己的硬壳里伸出来,还不得不把脚留在壳里。”看似荒诞的情节,却是对动物习性的真实写照和知识传递。因为海参受到惊扰的确会把肠子吐出来给对方吃,借以逃生;而龙虾和海蟹在生长过程中,是会脱壳的。 这样的例子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比如裂开脊背生子的蝎子,出芽繁殖的水螅,性别变来变去的蓝条石斑鱼,会“飞”的树蛇、乃至玄而又玄的量子力学等等,听起来都够荒诞的,但却是动物的真实习性或大自然的真相。科学童话的荒诞美,正在于对自然秘密的揭示和感悟闪烁的睿智之光。它让作品既散发着幻想迷彩,又有因发现自然的秘密而恍然大悟的快乐。 六.悲剧美 说到悲剧我们很容易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个在圣诞夜用火柴取暖照亮美好幻想,最后却惨死街头的小女孩。 20世纪初鲁迅曾提出过一个悲剧命题:“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鲁迅 《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这是鲁迅悲剧观的核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悲剧理论最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何面对少年儿童展示悲剧美,是一个不容易得满分的考卷。 对于儿童文学特别是童话来说,重要的不是传达一种悲伤、悲戚、悲痛的情绪,而是应由此展现出一种悲壮之美、一种悲悯情怀或一种更高的精神力量。 科学童话的悲剧美,更多体现在科学本身所携带的悲剧情愫上,以及由此带给人类的震撼和思考。 比如,扎西桑俄等人的绘本《黑颈鹤的故事》,讲述的是发生在青藏高原的黑颈鹤的凄美爱情故事。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每年夏天,几百只黑颈鹤结伴到这里来繁育后代。冬天来临,黑颈鹤集体迁徙的日子到了,一只受伤的鹤妈妈却无法一起飞走。在鹤妈妈的声声敦促下,鹤爸爸和小鹤恋恋不舍地飞走了。好心的牧民收留了鹤妈妈。鹤妈妈不小心掉进热奶锅里烫伤了翅膀,再也不能飞翔了。牧民用羊毛给它做了一件衣服过冬。春天,鹤群回来了,鹤爸爸箭一样来到鹤妈妈身边,交颈相亲,无限缠绵。大家正在为它们的团聚高兴时,它们却忽然倒地,双双殉情而亡。 一只高贵的黑颈鹤失去了飞翔的翅膀,裹着羊毛毡没有尊严地活着,宁愿死去。多情的鹤爸爸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同归于尽。它们用最缠绵的交颈方式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这是多么悲壮而凄美的爱情故事。它给人们的震撼不仅仅是对鸟类爱情的惊叹,更有发自心底深处的对尊重生命的警醒。 根植于大自然的悲剧美,时常让我们觉得任何虚构都显得苍白无力,这正是科学文艺悲剧的力量。 七.喜剧美 喜剧的美学意义主要以嘲讽等手法,鞭挞一切无价值的、虚伪的、丑恶的东西,以此来倡扬真善美。假如说幽默能让人会心地笑,喜剧则会令人开怀大笑,甚至捧腹不已。 童话这种最具幻想性的文体,拥有想象、幽默、荒诞等诸多喜剧的基本元素,因此更容易产生喜剧效果。 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是极具讽刺性的童话代表作品之一。皇帝爱虚荣沉醉于华装丽服,穿上一件根本不存在的“新装”赤裸裸地上街游行。人们不去揭穿,还随波逐流地赞美恭维。只有一个小孩天真地一语道破这个谎言。作品用讽刺的手法达到喜剧的效果,深刻揭露了封建皇帝的昏庸虚荣和人们的虚伪愚昧,颂扬了纯真的童心。 其实,大自然中不乏喜剧元素。 所有的生命都是睿智的,生存形态各异,充满奇趣。比如胆小的北极雪兔为防止被捉住总在不停地挖洞,往往因为洞口太多而被冻死;角兰的花朵会长出雌蜂的模样和味道,引诱其舍身痴爱,以达到利用雄蜂传播花粉的目的,令人看了忍俊不禁;还有常见的黄鳝,生下来是雌性,可一旦长到一定年限,特别是当了一次妈妈之后,就会变成雄性去当别爸爸了。甚至有的鱼类可以在雌雄之间任意变换,令人哭笑不得又无法理喻。 科学童话在大自然中有拥有取之不竭的喜剧素材,也有众多可以借力的喜剧表现手法。对于自然知识的深度了解以及对其喜剧色彩的挖掘,能让根植于科学性的艺术更加绚丽地绽放,增强作品的阅读乐趣和寓教于乐的效果。 八.知性美 知性美是一种充满内涵和成熟魅力、具有感性和理性融通的智慧之美。知性美是科学童话与生俱来的一种美学气质。几乎每一篇科学童话中,都闪耀着科学的睿智,以及由此发出的思想之光。 科学童话知性美的感染力在于给予。 科学童话以传播科学为主旨,要求科学知识具有成熟性和精确性,强调传递的过程润物无声和寓教于乐。这些特点决定了科学童话知性而不张扬,循循善诱又含蓄不露,充满关怀不咄咄逼人的特点。阅读科学童话,书香中首先散发出的是一种知识的芬芳和利他的感动,就像捧着一杯由蜜蜂辛勤采集花粉酿造的花蜜冲调的饮品,可口而营养。这是由童话里的科学性决定的,无需猜测,不必苦究,开卷有益。 科学童话的知性美透着一种从容不迫的和谐美感。既有理性的严谨,又有感性的诗意;既有知识的给予,又有智慧的启迪。童趣灵动的语言和用心良苦的寓理相得益彰,成就了科学童话感性和理性的完美融合,使其具有一种睿智的和谐之美。 科学童话的知性美还表现为一种哲辩的思维高度。 科学童话的创造需要运用科学思维的方式,既有实事求是的认真,也有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见地。这让作品拥有一种超越偏见和利害关系的超脱,以及对不同见解的宽量。 科学童话的知性美更多体现在知识的渊博上。在内容上可以说无所不达,可以是天文地理,也可以是数理化史地;可以是宏观世界,也可以微观之极。丰沛的科学知识正是科学童话吸引少儿阅读的主要原因,能让枯燥的学习成为一种美好的阅读享受,达到激发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启迪智慧的目的。 比如很多孩子看过《酷蚁安特儿总动员》之后,不但对蚂蚁这种小昆虫有了深刻的了解,也对所有的昆虫有了观察了解的欲望;更可贵的是很多孩子在外出旅游时,主动阻扰成人破坏蚂蚁窝,成了大自然生态的保护者。他们通过科学童话不仅掌握了知识,也运用知识,明白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真谛,拓宽了人生视野。 九.自然美 自然美是指事物呈现的一种天然质朴的本真美。 科学童话传播的知识以自然科学为主,即便是社会科学,因为人类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基于对人类自然活动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因而自然美也就成为科学童话的又一主要审美特征。 世界万物都有其自然属性和存在姿态。从日月星辰、山水草木、花鸟鱼虫,到简洁到一个线条的石柱、一片不经意间飘过的白云,其不加雕饰的本真面目都是朴素的、真实的、独特的,可谓天赋异禀,异彩纷呈。大自然所展现出来的千姿百态,给科学童话的人物塑造和情节设置,提供了发掘不尽的题材和想象空间。优秀的科学童话能让所表达的科学内容达到自然属性与艺术表现的完美结合,成为光鲜耀眼的主角,充分展示其科学性的内在美。 自然美是人类思维作用于大自然的感受。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实践活动、不同的文化底蕴、不同的人生阅历,甚至不同的时间和季节,都会对审美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科学童话中的科学知识虽然具有自然美的属性,却会因为作者和视角不同,而有不同的艺术展现。提高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力和艺术想象力,是提高科学童话自然美表达的重要环节。 比如,朱自清见到莲荷想到的是《采莲赋》、《西洲曲》,写出的是感怀幽幽的《荷塘月色》;而秦牧构思的却是科学童话《莲子宝宝》,通过一颗莲子的成长,不但系统地给出了这种植物的生长知识,还由此极具象征性地寓意人的一生只有不惧艰难,才能有顽强的生命力。 随着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自然的审美视野也会不断被强调。对大自然的深情注视,是发现自然美的必要条件。面对大自然,人类如果没有悲悯之心,没有敬畏之心,没有感恩之心,目光空洞,自私贪婪,不但不能发现自然之美,后果也是很可怕的。 所以,人类不但应将自己置身于大自然,也理应把思维放置于大自然这个系统中,去融合、去思考、去返璞归真。科学知识是人类与自然心灵对话的结晶。科学童话在传递科学知识的过程中,去引导读者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既是科学童话的社会担责,也是通过充分展现自然美对科学童话品质的提升。 十. 逻辑美 逻辑是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幻想是不讲规律的。所以,纯文学童话的构思可以异想天开,尽情挥洒。 科学童话则不然,科学性使其不仅创作过程不能游离于科学主题之外,有明晰的规律可循;想象力也会受到自然逻辑和科学逻辑的制约。这种约束,恰造就了科学童话有别于纯文学童话的逻辑之美。 科学童话的逻辑美,来自科学的严谨性和幻想的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科学童话的故事是虚构的,可以神思飞扬,放开艺术想象;但人物设置和情节描写又要符合自然属性。特别是科学童话中蕴含的教育意义,强调来自科学知识自身的启迪,而非人为的赋予。“幻想其外,逻辑其内”的要求,让科学童话具有一种外幻内律的美学意境。 比如冯振文的《非洲的魔术师》,就是一篇将逻辑和艺术结合得非常好的科学童话。作品通过对“魔术师”变色龙避役先生和蝉大哥、凤蝶、蜗牛等的描写,介绍了一些动物的形态和习性。避役表演的变色术是变换皮肤的颜色和形体的大小造成的,是为了适应环境来保护自己的。来看演出的其他森林居民有“高声广播”的蝉,打扮得最漂亮的凤蝶,外穿一件短马褂、里套丝织长袍子的蠼螋,屁股上藏着一根长枪的胡蜂,提着灯笼的萤火虫,带着两把凿子的蝼蛄,背着房子移动胆小笨拙的蜗牛,以及满身臭气的臭娘等等,诸如此类的生动描写,恰如其分地把这些动物的自然特性展现得活灵活现,使读者不但了解了变色龙的习性,也了解了更多小动物的外貌、习性和特点等。 充满幻想而又不违背自然逻辑,是科学童话所遵循的原则。这样的写作虽然比较难以拿捏,却是少年儿童读者非常喜欢的。 激发少年儿童探索科学的兴趣,是比知识传递更重要的给予。 十一.简约美 简约美是科学的重要特征。 这是由科学研究的方法所决定的。在海纳百川的表象海洋中大浪淘沙,归纳分析,发现规律和真理,用最简捷的形式表达最具广义的定义,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大道至简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哲学思想,是指大的道理、一些基本原理、方法和规律,都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一个公式甚至一个符号就能表达。这种朴素的哲学思想在科学中得到充分体现,并呈现出一种简约美。 简约不是简单,是以简概繁,高度概括,是一种简洁的风格和求真的境界。一个数学公式,就可以囊括诸多事物的计算。一个牛顿定律,就解释了世界万物运动的现象和规律。 在自然科学中,数学美是简约美的典范。 世界上数不清的个体和团体,几乎被一个“1”概括殆尽。小到一个夸克、一群蚂蚁;大到一个星球、一个宇宙。如此简单的一个符号,却能放之四海而适用,具有无穷的涵盖性。 所以,简约之美是以丰富的内涵为支撑的,舍去华丽繁缛的修饰,行走在见解独到追寻真理的路上。 科学童话因其内容的科学性,而秉承了独特的简约之美特性。比如亚东的科普微童话《0和1》,“哥十个里面,他俩最小,一个圆溜溜,叫0,一个瘦高高,叫1。人小志气大。上世纪初,这小哥俩结成一对搭档,偷偷爬出数字王国的围墙,来到了计算机的世界,当了计算机的语言大使。从此,计算机们用0和1这对小搭档写成计算机语言,让我们大家都能使用计算机,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作者仅用短短一百多字的小故事告诉读者一个秘密:计算机语言大使就是0和1这哥儿俩。 科学童话就是这样,简约而质朴,也许没有纯文学童话那么唯美妙趣,却携着科学知识直奔主题,带领读者去领略科学之背后的深刻寓理。 十二.镜像美 大自然是人类活动的一面镜子。 人类应该和大自然和谐相处,这是个非常久远且重要的话题。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似乎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其实,无论科学技术多么进步,人类多么自以为是,也不能背离大自然的规律而独行。人类的行为是否符合自然规律,能否和自然和谐相处,是反映人类活动是否正确的一面镜子。人们既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智慧和美感,也能够从大自然的反馈中看到自己行为的不足或过失。 镜像之美普遍存在于科学文艺作品中。在这里,镜像不是简单的镜面复制和对照,而是一种发现事物美和不美的过程。 科学童话的镜像之美是由其科学性、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融合而呈现的。科学童话的镜像美源自科学内容的自然属性,通过文学艺术的渲染,展现更加完美的镜像功能。 比如安徒生笔下的科学童话《亚麻》,作为亚麻,主人公可谓命运多舛。但是,由于安徒生赋予亚麻以乐观奉献的姿态,亚麻则把每次的挫折化为浴火重生的乐观,在劫难中让精神逐次升华。这样的故事会带给人类很多感触和反思。我们会想到大自然中每种动植物都有着看似不可抗拒的生命过程和自身价值,会想到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而非索取,想到自身的使命和责任等等。 科学童话的镜像美,能引领读者的自发映照和思考,让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中,感受到来自科学知识的美好和警醒,掩卷沉思,不断领悟。 十三.哲性美 科学童话与所有的科学文艺作品一样,在传播科学知识的同时,强调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方法的传播,因而拥有一种来自科学思维的哲性美。 科学是从哲学中脱胎出来的,科学思维是哲学的一部分。很多学科到了高处,本身就是哲学。比如数学。作为以传播科学为己任的科学童话,到了高处,也应该具有哲思的高度。 科学童话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不是照搬,也不是人云也云,而是在知识精准的基础上,以科学的思维方式,用发展的、变化的、辩证的眼光,指导文学艺术的创作,并通过知性美、象征美、自然美、逻辑美、镜像美等特征,以及应有的人文关怀,从不同角度体现其哲理性。 比如叶永烈的《圆圆和方方》。圆圆是颗象棋子,方方是颗陆旗子,他们都觉得自己本领大,互相不服气。最后才发现各有所长,谁也代替不了谁。这篇科学童话没有介绍多少具体的知识,却用一个简单的几何认知故事,既让小读者看到圆和方这两种最简单的几何体的广泛应用,懂得了各有所长,相互合作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的道理;还用“圆圆的算盘珠住在方的算盘里,方方的电子仪器住在圆圆的人造卫星里”这样简洁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让一个短小精悍的童话,具有了深邃的哲性之美。 总之,科学童话的审美不止十三个维度,有很多美学价值等待人们去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对人们生活的渗透,科学童话也必将再次出现一个繁荣的局面。这既是科学发展的使然,也是少年儿童阅读的需求。如何更好地继承和发展科学童话,需要更多的作者研究、思考、探索,以写出更多适合新时期少年儿童阅读的科学童话精品佳作。 参考文献: [1] 章道义,陶世龙,郭正谊.科普创作概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9月第1版 [2]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http://club.jledu.gov.cn/?46677/viewspace-170595 [3] 刘大椿.科学哲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5月第1版 [4] 袁清林.科普学引论.学术期刊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 [5] 赵世林.美学十讲.人民出版社,2013年11月第1版 [6] 张法.美学概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6月第1版 [7] 王喜鹏.《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http://club.jledu.gov.cn/?46677/viewspace-170595 说明:该文系2014年纪念中国科普作协成立35周年高峰论坛优秀论文,被纳入科普作协论文集,汤寿根先生主编的《科普美学》,且以《科学童话审美十三维》为题刊登于“世界华人科普创作”电子刊。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