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朱竞:文学的张力之策——读作家张策近期作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朱竞 参加讨论


    
    小说《命运之魅》插图
    关注作家张策及他的创作很久了。
    张策是一位“随和、低调、不说谎”的人,也是“被俗务缠身”的人,更是一位勤劳耕作的人。在“俗务缠身”的境遇中,他能抽时间写出这么多精彩的作品,真是让人羡慕。
    近期又重读了张策中篇小说《青花瓷》 《宣德炉》 《命运之魅》及长篇小说《新闻发言人》 ,再次感受到作家不仅要勇于冲破已有的创作模式和经验的规律,更要有直面社会、审视生活、保持对现象进行批判的写作态度。张策就是这样一位有写作立场、有人格尊严的作家。给张策冠以“公安作家”名号,其实不完全准确,作家的职责是不分界的。作家的责任就是应该向时代和生活不断发出真切的呼唤,以文学作品的形式绽放出具有精神价值又充满独特魅力的光芒。
    张策从事文学创作已三十多年,特别是能在“公安”这条战线上持续写作并创造力不衰,令人敬佩。当下的公安文学作品众多,但也面临很多困境和考验。虽然公安文学“以使命的神圣性和题材的特殊性”具有表现崇高的内在优势,但运用不好就成了表扬稿。这一点张策是十分清醒的,他知道题材的优势不等于写作的胜势,这需要作家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能够在是与非、公与私、情与法、生与死之间的灵魂较量与生命搏斗中分辨。优秀作家真正面对的考验是,能否写出“人性” ,能否在文学作品中体现出公安战线上那些“真英雄”的形象。
    中篇小说《青花瓷》是张策近期作品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在作品描写中,张策很善于拿捏人物的情感与痛楚,其主要目的是建筑起人物情感转化的形式结构。他突破俗套,挣脱“惯从性”和“惰坠性”的层层困围,着重从日常生活细微平静故事进行描写。 《青花瓷》是张策不多见的非公安题材中篇小说,和以往作品相比,叙事手法更加纯熟,将其历来所擅长运用的历史性、民族化和时代感,统统施之以“命运”来一脉贯通,对命运的多维内涵进行深刻的思考。
    《青花瓷》描写了一名前军阀姨太太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嫁入刘姓人家后,与刘家两代人几十年的生活坎坷遭际。作家将命运、亲情、爱情、伤痛、哲理等生命因子,全部凝聚在一对“青花瓷”上,尽情彰显人生在无常命运面前的坚韧与悲凉。张策在写作中打破惯用的创作形态,突破作品固有的文学意义上的符号,实现文学与哲学双重理想状态的审美。
    张策的创作,很讲文学的张力之策,更讲叙事之策,这是其作品形成自我特色并引人注目的关键原因。
    中篇小说《宣德炉》则以三线工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小人物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小说不仅蕴含了宏大的国家集体叙事伦理,还展现了个体在复杂的历史文化现实中独特的生存悖论、生命感觉的自由叙事伦理,个体话语和宏大的国家民族叙事之间的挣扎,以及采用零聚焦叙述、多层时空叙事、独特的叙述语言和叙事形式,形成了小说独特的叙事伦理。在《宣德炉》中,张策以冷静而平稳却令人感动深思的笔调向我们讲叙了三线工厂中平凡的人的生活状态。在这部作品中张策重点关注“命运” ,但并不是彻底的悲观态度,而是改变命运,与命运抗争,无论结局如何,抗争本身仍然是可歌可泣的,是人类留给自己的最后的希望。张策说:“就像张丽芸医生,以忍耐和耻辱换来的,是一家人最大限度的生活安宁。她是渺小的,甚至有时是庸俗的,是圆滑的,但她的执拗,她的隐忍,让命运退却了。 ”
    《命运之魅》是张策又一力作,发表于2013年第3期《啄木鸟》 。这部小说历史更厚重,故事更丰满、人物更逼真。《命运之魅》将一个五代六人家族的如烟往事推至眼前,令人感叹命运之魅。小说描写了这家人从清末、民国、“文革” ,直至改革开放的变迁。在这样一个警察世家中,有的为党牺牲,有的在“文革”中惨死,有的在历史风云变幻中隐姓埋名,到底怎样的传奇经历使这个家族的命运与警察这个职业紧密相连?又有什么样的遭遇让他们虽痛苦难言却又矢志不渝?“80后”女警郑小婷带着满腹疑问,叩响了尚未开启的家族命运之门。在现实与回望中叠影叙事,追溯年轻女警察的家谱和身份,将警察的职业特征与使命意识解读得淋漓尽致。 《命运之魅》小说叙事独特,以“我”那富有想象力的情感叙事加上历史本身的真实轨迹,使如烟的往事在现实观照中逐渐明晰,将家族几代人命运的碎片在现代背景下逐渐拼凑完整。努力叙述出对生活开掘的深刻感和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张策是执意在历史的阳光下深沉地行走,在民族的性格中积淀生生不息的文化核能,其创作动机旨在反思历史前行的脚步,通过人物、历史、时代故事传递作家对生活和世界的独特理解与感悟。
    而长篇小说《新闻发言人》 ,张策则写出了公安局的新闻发言人李涧峰焦头烂额的状态,也写出了警察的痛感,把一个警察放在一个特殊的情境,展示其社会要求与社会现实状况、职业纪律与内心情感的冲突。作为公安局的新闻发言人,一方面要内外有别,要维护公安局的形象,另一方面又要妥善处理好与那些争着抢发头条新闻的记者们的关系。他将如何与记者们打交道周旋?张策在《新闻发言人》中很巧妙地把李涧峰放在政府要求与公众意愿、公众角色与个人情感之间来揭示警察这一职业的痛感。张策把警察职业的痛感向深处伸展和挖掘,揭示了人的痛和作家的痛。这是一部较有思想和艺术特色的长篇小说。
    张策说:“警察这个需要付出很大牺牲的职业却吸引许多人投身其中,而已经投身的又往往为之沉湎。这种奇特之处值得研究。是人类对自身荣誉感与正义感的崇高维护?是天然的善良与英雄情结的爆发?是信仰?是兴趣?抑或是……”
    其实,张策早已给出了答案:“命运:永远的文学主题。 ”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