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包胜利:家国情怀 传于其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光明日报 包胜利 参加讨论


    
    《二十世纪中国蒙古族学者——李四光梁漱溟萧乾艾思奇》 包广林著 民族出版社
    【理论新著】
    近日,吉林蒙古族作家包广林历时十年撰写的《二十世纪中国蒙古族学者——李四光梁漱溟萧乾艾思奇》一书出版,在国内引起较大反响。中央民族大学资深教授牟钟鉴读后评论道:“这部书资料丰赡,用功甚巨。作品讲述了许多未闻的生动故事,使我耳目一新。不仅富有文采,更有思想深度和直面历史的勇气,把四位中华英杰的爱国情怀和君子人格充分表而出之,有道德感染力,也有史鉴价值。”寥寥数笔,捻出精髓,切要中肯。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民族文学研究所原副所长扎拉嘎先生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在四位传主身上凝聚着蒙古族优秀文化精神,也一定程度上构成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若干重大领域的综合性缩影。”北京大学教授陈岗龙认为:“这部二十世纪蒙古族的精神传记,带着感情温度,但不失客观谨严,史料阐释和精密建构熔于一炉,深度展示了蒙古族四位学者共通的民族精神,而他们身上体现的民族精神,正是二十世纪中国多民族国家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部不足30万字的传记作品,何以如此富有艺术魅力、引起读书界的广泛关注呢?根本原因还是体现了传统的载道精神,流淌着催人向上的正气。
    贯穿本书的一条红线就是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四位传主的家国情怀不仅凝聚在他们的著作里,而且体现在他们的行动中。他们均有机会定居海外,享受优裕的生活和宽松的学术环境,可他们毅然留在祖国,即使生存受到威胁,仍能做到虽九死而不悔。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是他们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基础。
    四位传主的精神世界里,无不沉积着传统文化的血脉,在他们与宏大叙事交遇中,呈现了各自传统士人的生命底色。李四光“格物致知”的追求,梁漱溟“圣人之心如止水”的存养,萧乾“和柔宽缓”的性格,艾思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的境界,就像拨动心弦的古筝月下曲,陶冶着人的性情,净化着人的灵魂。
    本书的另一独特之处,在于四位传主都是蒙古族人士。作者对传主们的姓氏也做了考证,认定梁先生应是成吉思汗家族孛儿只斤氏,而李四光和艾思奇则是成吉思汗重臣木华黎的后代。在表现人物性格时,除了从中华传统伦理中寻找依据,也从蒙古族性格中明其因子。在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作者又提炼出新的义项,将蒙古族的民族精神界定为:刚毅、勇敢、智慧、大无畏。这些概括虽为很多民族共通的优秀品质,但作者有意与各位传主的民族身份结合起来进行解读,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溢于言表。
    四位传主虽然都是蒙古族,他们的祖先也许来自茫茫草原或朔漠戈壁,但他们已经在内地生活了许多代,深受中原文化的滋养,并成为各自领域杰出的精英人士,成为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另一方面,他们身上或多或少保留了蒙古民族的族性符号,他们自身也都有基本的族属认同。由此观之,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是同心圆,是有机统一和相互强化的结构关系。这就是“20世纪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必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作者学养深厚,知识渊博,仅举一例说明之,从1955年起,我国发生了哲学战线第二次大辩论,辩题为“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这次辩论是由对恩格斯一段论述的不同理解展开的。辩论持续四年之久,双方互不认输。可是本书作者用语法分析和逻辑推理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支持了艾思奇的观点。
    四位学者虽仙逝多年,但他们的道德操守和精神境界必将长存,而这部承载着人文价值的著作,也必将藏之名山,传于其人。
    (作者系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秘书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