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作品评论 >

胡平:《西部人》,中国西部的脊梁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胡平 参加讨论


    
    有些长篇小说是兼具纪实魅力的,陈玉福近期推出的长篇小说《西部人》就是如此。这部作品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支解放军英雄部队奉命开赴甘肃河西走廊金川峡地区,在广袤的戈壁滩上建设有色金属工业基地,从而拉开中国最早的西部大开发的序幕的历程。自古以来,该地区自然条件十分严酷,区域年均蒸发量是降水量的18倍,而这支部队与汇自全国的建设者们一起,创造了工业上的奇迹。此后,经过60多年的发展,这个地区的中心金昌市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祖国镍都。现在,经过新一代建设者的努力,金昌市又成了国家级园林城市、最佳宜居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所以,读者从这部小说里读到的不仅是故事,也是一段国家建设的真实历史,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几代为国家建设奉献一切的人们的真实身影,这些都是值得我们了解和长久铭记的。长篇小说中的纪实性成分不可忽视,虚构的作品中,如果存在非虚构的纪实基础,读者的阅读感受也会是不一样的,正因为此,《西部人》便成为了一部具有特殊力量和特殊意义的作品。
    我们知道,金川公司的建设是从上个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但作者把金川公司的建设提前到了1949年兰州解放后。由此表明了党中央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和建设新中国、为人民谋幸福的决心。那时候,我们国家缺镍,为了一吨镍,我们得用一列火车的粮食去和“苏联老大哥”交换,还得看人家的脸色。为了寻找镍,为了新中国的建设,“西部人”响应党中央毛主席“到边疆去、到甘肃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开始了祖国“有色金属工业城”的建设。可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却在大西北河西走廊的戈壁滩上,要还原这段历史,最重要的是还原历史中存在过的人们的精神风貌,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不但把握得极为准确,描写得也很到位。在作品中,“那个时代”的“革命军人”的气质是昂扬向上、充满理想和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坚信自己正在开创一个崭新的世界,一切困难都将踩在脚下。当彭德怀和习仲勋向“英雄第一师”师长苏青林、政委马云天下达新任务后,两人毫不犹豫地接受,即刻带领部下开赴沙漠,部队官兵们也只是经过短暂的思想转化,便迎接了风餐露宿、艰苦创业的新生活。此后,一切都在高歌猛进的基调中进行,从探明矿产、铜水出炉、治理风沙、搬山引水、修建电站、建立农场等到基地初具规模,期间有战友牺牲于沙尘暴,有战友牺牲于坑道毒气,而这支建设大军始终勇往直前,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最终完成了国家的使命。今天的年轻人读这些内容,也许会觉得这些人们的思想太简单,所作所为也太不可思议,但历史事实就是如此,那的确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单纯的年代,作品的中心价值也在于重现了一种革命至上、集体主义高于一切的时代氛围。作者的写照是忠实的,而能够重现这种氛围,也与他的个人阅历和精神境界有关。
    当然,重现时代精神氛围与重现历史环境场景还是有别的,在后一方面,更需要作者付出艰苦的努力。现在看来,陈玉福在采访和搜集材料上是下到了功夫的。小说里对于建设大军当年面临的处境的描写是具体的,也是细致的。如,当时金川峡的水是苦的,难以下咽,建设大军能够忍受,机器设备却无法忍受,这才迫使部队必须马上开凿隧洞引水;戈壁滩上的沙鸡和爬行动物等,伏在地上与大漠一色,难以辨别,部队盖出的一排排“干打垒”房屋也与大漠一色难以辨别;勘察人员在荒漠上断水,情况危急,有经验的老乡则带他们在沙漠与戈壁接壤的地方找到豆粒大的红点,挖出沙狗球(锁阳)止渴;迷路时,人们通过沙地里扣着的西瓜皮寻到路径,瓜皮是前人特地留下为后人指引方向的。这类描写是生动的,对于这种题材的小说又是非常重要的,它们真正营造出了那个地域的特色,令人过目不忘,使人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到了西部英雄的活动场所和遭遇的艰难困苦。
    将大量篇幅用于书写建设者们的爱情故事,是小说的出人意表之处,但出于作者构思上的一种特别想法。也许,戈壁滩上的生活太枯燥了,感情生活成为维持人们生命动力的一大来源。不管怎么说,这种设计使作品水分充盈,使普通读者的阅读产生更多兴味,更重要的是,也使人物性格摆脱了单向工作表现,得到了多方面的刻画。
    基地党委书记苏青林、总工程师王希维和医生陈雅玲间的三角恋情显然是作品描写的重点。苏青林是领导者,也是正人君子,在爱情上显得大度和矜持,当王希维向陈雅玲发起攻势时,他的态度是自由竞争,认为王有自己的权利,一切看陈雅玲的选择,他竟留给了王两年时间。王希维本为追求陈雅玲来到大西北,对陈雅玲有锲而不舍的欲望,当发现陈与苏已经相爱时,仍不肯罢休,甚至使出怂恿田秀丽追求苏青林的办法,想达到拆散两人的目的。由此可见,陈玉福是懂得讲故事的技巧的,在后半部为他们设置了关键性的情节,即陈雅玲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再加上劳累过度引起的血液病,进行子宫手术切除后会留下不能生育的后果。这对于王希维来说,是最不能接受的,因为他不能想象没有后代的结果,所以他在陈雅玲住院的关键时刻,选择了暂时的逃避。这样一来,苏青林的机会虽然来了,但也是严酷的考验。然而,他没有犹豫,而是毅然决然以亲属的名义在手术单上签字,并在术前向陈雅玲求婚。此后,他与王希维又展开了一次决斗式的竞争,终以王希维承认失败、含泪祝福告终。可以说,陈玉福写爱情,是能够写到极致的,而真正爱情的重量也只有在极端情境下才能得到完美的展现,作者把爱情写到这种份儿上,使读者不仅彻底相信王希维在一度的动摇之后对陈雅玲的感情仍然是无从怀疑的,也彻底相信苏青林对陈雅玲的感情是真挚无瑕的。读者会感动于:即使在浩瀚荒漠中,建设者们的爱情也是纯真、热烈和迸发耀眼光芒的,或者毋宁说,他们对待爱情和对待事业有着同样的纯真和热烈,才使他们的青春和生命变得壮丽多彩。
    苏青林和陈雅玲一样,在异性眼中成为众矢之的。爱上苏青林的还有田秀丽,在激情驱动下,她曾忘却理智,不顾与陈雅玲的友情去亲近苏青林,失望后,在马云天的撮合下嫁给了梁振英。她与梁振英的感情是缓慢发育和日久加深的,梁振英负伤后,她尽心照料,才使丈夫感动地确证了妻子对自己的爱。作者着力写这一对夫妇的结合,别有深意,借此写出了戈壁滩上的另一种爱情。也许,对于大量来到不毛之地的青年男女来说,现实生活远不如憧憬那般浪漫,挑选意中人的机遇也远不及在内地那样异彩纷呈,但他们最终都接受了现实,建立了家庭,因为他们需要在这里扎下根来,繁衍生息,终身奋斗。于是,作者通过“现实”的爱情叙事,进一步深入了西部人的精神世界,开拓了西部叙事的真实空间。
    一个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少不了众多民族的脊梁,他们是真正承重的人们,他们的贡献远比报酬更多,其中还包含着各种牺牲。相对于一个国家里也不会缺乏的寄生虫和败类来说,他们的人生甚至带有悲壮的色彩,但历史总会前进,人们也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功绩,这便是《西部人》的成功之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