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教师 >

古代教师的“名”与“利”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现代教育报 刘昌宇郭利 参加讨论

    古代教师的“名”与“利”
    古代帝王 越“礼”尊师传佳话
    最早记载我国尊师重教的古籍为《礼记·学记》。书中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严师难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意思是说,尊师是最重要的。只有尊师,才能重道;只有重道,才能使人重视学习,重视教育。
    尊师重教的文化理念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尧帝。史载尧治理天下,举贤任能,海宇清平。他恐埋没人才,常深入山野寻访,许由就是尧寻遍名山大川而求得的老师。因此,尧对许由极为恭敬,几次执弟子之礼,北面而朝之,并一再希望让位于许由。百姓们听闻尧帝对许由如此尊重的事后,无不称赞尧的胸怀和他对老师的敬重。
    唐太宗李世民也是一位尊师重教典范,他在治理好国家的同时,非常重视子女的尊师道德教育,他不仅亲自给几个皇子选定了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老师,并且一再告诫皇子们要尊重老师。一次,太子的老师李纲因患脚疾,不能行走。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除了皇帝和他的后妃、子女可以坐轿外,其他官员不得坐轿入宫。唐太宗知道后,竟越“礼”特许李纲坐轿进宫讲学,并诏令皇太子亲自恭迎老师。
    不仅是帝王家,即便在民间,尊师重教的道德理念也得到沿袭传承。据史料记载,在隋唐时期,普通百姓的子女大都到私塾求学,入学先要拜师,要对教师行祭拜大礼,逢年过节,还得带礼物登门问候。如果学生在私塾“毕业”后求取功名进入仕途,一旦功成名就谋得一官半职,更是要举办“谢师宴”以答谢老师的教育之恩。
    乡村教师 半饥半饱清闲客
    到了近现代,尤其是明清时期,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体制的变革,教师们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面临了很大的挑战。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开篇就写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老童生周进的故事:周进年过六十还未考中秀才,只能在乡村做塾师,靠教孩子读书来糊口。无奈的是乡村的农家,家境都一般,因此给他的束脩不多。在经济拮据的同时,周进还饱受其他读书人梅秀才和王举人的奚落,日子过得很是凄凉。可就算这样,他也没能保住塾师的职位,一年后遭到解聘,只能跟亲戚去做点小买卖讨生活。
    清代有一句俗谚说“穷不读书,富不教书”,意思是穷人家的孩子没钱读书,而有钱的知识分子又绝不会去教书。只有下层的读书人,他们考不上秀才举人,又没有别的谋生本领,只能靠做塾师、教孩子为生,生活困顿,朝不保夕。塾师们的收入来源主要三部分,即束脩、节仪和饮食供给、兼职。束脩就是学费,这是塾师主要的收入,明清时每年平均二十两银子左右,实在是很低的。《儒林外史》中的周进因为东家经济条件有限,于是就跟庙里的和尚一起蹭饭,日子过的十分艰难。因此,明朝诗人文徽明写有《馆师叹》,叹息这些塾师的状况是“半饥半饱清闲客,无锁无枷自在囚。”因为入不敷出,有些塾师不得不兼职,比如替人算命看风水,或者代写春联书信等,用以改善生活。
    为人师者 传道授业守本分
    回望历史,我们的教育和教师在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当中,经历了生存的困境和人生的逆境,但身为“师者”,他们依旧在传道、授业、解惑的道路上默默耕耘。
    明清时期的这些社会底层的塾师们,他们不仅要面临生活的困境,还要面临社会的排斥,他们坚守着自己的职业本分,却得不到社会的认可和尊敬。就像《儒林外史》当中的塾师周进那样,因为视野不宽,经济窘迫,他们中的很多人不可避免的古板、固执、迂腐,课堂枯燥乏味,很多时候都是被嘲笑被丑化的对象,常常被学生厌烦甚至捉弄,境遇凄凉。
    因此,在明清小说戏曲以及近现代作家的随笔里,塾师们大多都没有什么太美好的形象,不过是一个穿着长袍,只会摇头晃脑读让人听不懂的古书,或者只会用打手板来惩罚淘气孩子的迂腐先生而已。然而,在那个时代艰苦的环境中,依旧有很多塾师安贫乐道,穷且益坚,不堕青云之志。比如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做塾师之余,写出了名著《聊斋志异》。而更多无名的塾师们,他们在乡村、在城镇,日复一日辛苦耕耘,播下知识文化的种子,为中下层民众的普及教育付出了巨大心血,他们是中国教育史上不应被遗忘的篇章。
    透过斑驳的历史风云,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由来和演变过程,同时,也看到了其艰难的发展。值得欣慰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普及,华夏民族流传千年的尊师重教传统,不仅得到了传承,还日益被赋予了更多鲜活的内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