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图书推荐 > 校长 >

《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报 王喜旺 参加讨论

    基础教育怎样实现文化使命
    近年来,在中国教育史研究领域,选题适切、史料翔实、思辨功深的著作不断涌现,黄书光教授等撰写的《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一书,就是一部启人深思的著作。
    这是一部浸润着强烈而深沉的现实关怀的史学著作,其内在、深刻的问题意识始终指引着全书的运思,那便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应当如何通过变革实现其文化使命,中国的基础教育如何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浪潮,怎样通过变革来承担历史赋予的文化使命。任何一个关心中国基础教育命运、国家命运的人,都不应该回避这个问题。
    可是,对于这个问题,仅凭研究者与实践者的满腔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更多需要的是智性工具的获取,尤其是洞悉基础教育完成其文化使命的机制。当获得对这一机制的真切认知以后,我们就可以根据目前的教育、文化状况,提出当前基础教育完成其文化使命的道与术。正是秉持着这样的幽怀,本书返回到洋务运动时期这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起点,顺着历史发展的线索考察中国基础教育一个半世纪的变革历程。
    细心观察,我们不难发现,该书所遵循的是这样一种结构模式:先进行基础教育思想的文化根基追寻,再对基础教育思想本身的形态进行呈现,最后对基础教育思想的文化内涵作出阐释。著者想要告诉我们,他们的历史考察由三个有机联系的环节组成:文化对基础教育提出的时代诉求为起点,基础教育对文化诉求的回应姿态为中介,基础教育的回应对文化的促动作用为终结。将这三个环节联系起来考虑,我们便可断言,本书著者始终念兹在兹的的确是基础教育如何通过变革实现其文化使命这一问题。
    在历史上,教育智慧的丰富性、复杂性容易被现实问题的单一、封闭所抹杀。而敞开历史上教育智慧的丰富、多元,使之成为当代人教育智慧生成的重要培植力,是教育史学者的责任。因此,需要紧紧抓住两个关键点:一是把现实问题置于历史的纵深,使历史与现实构成一种缠绕关系。二是返回到研究对象的立场上,避免以“后见之明”式的眼光看待历史。
    在本书跨越近代到当代诸多时期的考察中,不同章目的著者虽然立论视点有异,但其基本的运思取向是一致的,那就是:重建特定时期基础教育思想生成的文化语境。这一立场“还原”的做法,使得本书有效地避免了站在当代人的立场上,以特定的理论框架、模式去统帅甚至“征服历史”的情况出现,从而使每一历史阶段基础教育思想的特殊生成路径、独特理论结晶得以凸显。
    至此,中国基础教育史上各个时期理论智慧的复杂性、丰富性洞然敞开。我们当今基础教育的理论创新要想具备更多的思考方向和内容,正可从这些地方出发开渠导流。当教育史研究达到这一境界时,教育历史不再是当代人教育思想的奴隶,而变成了当代人教育思想变革的良机,成为开发当代人教育思想潜能的工具。这正是我们所企望达到的学术境界。(作者系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
    《文化差异与价值整合——百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思想激荡》,黄书光著,教育科学出版社
    《中国教育报》2012年4月30日第11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