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教师成长的自省与自觉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东方教育时报 张国平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教师成长的自省与自觉
    ——读《教师成长力修炼》有感
    得知刘波老师新作《教师成长力修炼》即将面世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向他下了“订单”。当我拿着仍然散发着淡淡墨香的新书时,却并没有“大快朵颐”,而是“细嚼慢咽”,生怕凝聚着刘老师心血的“养分”没有被充分吸收。《教师成长力修炼》是刘波的第三部作品。与刘波前两部作品相比,这部作品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刘式”风格:简约式的文字表述;传记式的写实内容;启发式的思想洞见;引领式的实践操作。同时,这部作品又是对前两部作品的综合和超越,可以理解为教师“教研力”“阅读力”“成长力”三部曲。
    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刘老师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一个教师能在专业领域内走多远,毫无疑问,取决于他的“成长力”。然而,在越来越提倡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今天,现状却仍不乐观,以至于有著名作家说“好教师是如此稀缺,碰到好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事!”看一看周围的人,不学无术者有之,得过且过者有之;看一看教师交流群,满腹牢骚者有之,夸夸其谈者有之;再看一看自己,又何尝没有他们的影子。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在提倡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时候,不妨也多一把尺子衡量教师”。不少学校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北京十一学校就是其中的代表。但在当前的教育生态下,衡量教师最重要的尺子仍然是分数。有的老师能教得好书,却管不好班级;有的老师能管得好班级,却写不了文章;有的老师能写得好文章,却又出不了成绩。当教师面临现实的困境的时候,抛却对当前教育生态的诸多抱怨甚至厌恶后,我们也不妨静下来思考,作为一个教育人,我们自身的成长(也就是刘波提出的“自成长”)能否适应深化课改背景下的教育变革?如果自身的成长停滞了,那我们将会面临怎么样的一种“本领恐慌”?
    在刘波看来,教师专业发展不是“选修课”,而是“必修课”,且应该永不停歇。那么如何才能让“自成长”发生呢?除了外在的平台搭建之外,“自成长”更应该是教师内心的一种自觉行为。
    在《教师成长力修炼》一书中,刘波首先提出“找准自身的教育人生‘路线图’”,也就是教师要有“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这是很有见地的。如果一个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都没有清晰的规划,又如何去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呢?那是否顺利过了职称评审关、评上“名师”等荣誉称号,就可以宣告教师“自成长”大功告成了呢?答案也是否定的。在刘波看来,教师要在“路线图”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高核心竞争力,做一个“反思性实践者”,做一个“教育文化人”。
    从操作层面看,刘波用其自身以及诸多知名教育专家学者的经历,从教学、德育、研究、阅读、写作、知识管理六个维度给出建议。在我看来,这些建议都很朴实,甚至在某些方面我们也都能够意识到,但实践时普遍缺少持之以恒的信心和决心。比如在该书的第三部分,刘波提出要“做有技术含量的德育”,但不少老师死活都不愿意做班主任,一些被逼无奈的老师做班主任则把自己定位为“维持会长”的角色,连班会课都开不好,那就无从谈起教师德育或者说管理能力的提升了。再比如,我们都明白教育阅读对教师“自成长”的意义,但不少教师总是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阅读,不注重积累,到紧要关头却又在感叹“书到用时方恨少”。对此,刘波也颇为无奈地“幽默”了一把,他说,“很多教师写文章的时候都会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名言,那么,究竟有多少人认真阅读过《给教师的建议》?”可见,教师的“自成长”不是不可为,而是没有尽力而为。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培养指南》一书曾引用一句格言:“帮助你自己吧,上帝亦会帮助你。”这与我国古代的励志名言“自助者天助之”如出一辙。教师只有自己不断自省成长、自觉成长、自助成长,才能自信成长,才能克服“本领恐慌”,才能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者 张国平,系浙江省桐庐中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