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读书指南 > 读书生活 >

让“润泽的教室”在课堂生根发芽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教育新闻网 陈金龙 参加讨论

    【教育专业组】
    让“润泽的教室”在课堂生根发芽
    ——读《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有感
    六年前,教育界的老前辈为我介绍了《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这本书。初读时,我似乎看到了日本佐藤学先生二十多年中,流连于千余所校园、站在无数教室前,坐在一间间教室里,“与学生和教师同呼吸”,“把自己作为教室中与大家共同生活的一员”。他以教育专家特有的敏锐力和探索精神,洞察着发生在教室里面静悄悄的革命。
    当我再读这本书时,总是被那些充满睿智与思考、信心与执着的文字所吸引,让我总有一种品好茶美酒的感觉,甘甜隽永、回味无穷。我时常感悟佐藤学先生的三位一体的学习观,仿佛看到了教室里,流淌着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对话;体会着他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更多看到的是学习任务以诱发学习,组织交流各种各样的意见或发现,让学生的经验更深刻,教师工作的主轴正是体现在此;感受着他凝聚师生创造性智慧的动态课程观,理解其对课程的描述,课程是学生学习经验的履历,不是单面的,是一个经验的总体。佐藤学教授认为:课程是一个旅程,课程分阶梯型课程,以目标达到、评价为单元;登山型的课程,以主题、探求、表现为单元。
    《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文字质朴、凝练,呈现了佐藤学追求的教育理想。我敬佩他亲身实践,结合许许多多生动案例,提出了“学习的共同体”,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是“润泽的教室”……教育改革的许多真知灼见。从中折射的是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如今仍适合于中国的教育实际。将帮助教师和管理者对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有深入的反思、切实的感悟。 
    从《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不由想起了中国课程改革十年的历程。第一代课改从“改课”到“改学”,主要特征是“调整课堂结构”;第二代课改从“改学”到“改法”,主要特征是“重塑教学关系”;第三代课改从“求效”到“追魂”,主要特征是“改变教学意义”核心价值在于重塑“课堂之魂”。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课堂改革理念与佐藤学的教育理想有众多相似之处。
    中国的课改是根据当今历史条件下的一场教学改革,这场改革是发挥学生多元化个性的革命。反思我们的教学,教室里有多少“润泽”的成分呢?很多时候孩子不能安心地、无拘无束地学习。有时,他们害怕,怕自己答错问题,怕受到老师的批评;有时,他们焦虑,焦虑做不完的练习纸,焦虑考砸后可能受到的嘲笑。面对老师枯燥不停的讲解,面对老师莫名的烦躁或无辜的指责,学生们能安心吗?“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 成了冠冕堂皇的的口号,失去的却是课堂的和谐。
    我们回顾中国的课程改革历经十年历程,平心而论,有多少学校真正在做“润泽的教室”呢?而我们看到大多老师在课堂上还是“五独俱全”!(独霸时间、独霸黑板、独霸话语权、独霸空间、独霸讲台)。面对高考压力,教育评价等诸多因素,“润泽”是何等之难。但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润泽”是对传统教学的扬弃,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这对教师而言不仅仅是压力,是挑战,更是一次“蜕变”。
    建立“润泽的教室”,缔造相互倾听的教室,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其目的是让“教师和学生都不受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即使耸耸肩膀,拿不出自己的意见来,每个人的存在也能够得到大家自觉地尊重,得到承认。”对润泽的教室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在“润泽的教室”中,成为最动人“构筑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
    三年“润泽的教室”的实践过去了,我们在实践中提炼出“1214”“润泽的教室”模式。一是确立一个目的:建立生命、智慧、高效、开放等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命课堂:从教学理念方面提出的,理解为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一种教育理念;智慧课堂:是从教学过程方面提出的,开放课堂:是从教学形式上提出的,高效课堂:从教学结果方面提出的;二是两个原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原则、老师“以学定教“的原则;一个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不会的;四个要素:一个拐杖——导学案;包括了学生应阅读的课本内容、教师针对阅读内容提出的思考题、学生疑问,分梯度练习题三部分;构建一个组织——学习小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讨论、辩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等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独学、对学、群学等)、设计一个教学流程(三大板块、六个环节,即<导>预习交流、质疑答疑;<学>合作探究、展示归纳;<练>课堂测评、拓展提升)。
    “润泽的教室”的实践又孕育润泽理论,其理论有与指导润泽实践。在“润泽的教室”的实践与理论提炼中,我们深深地感到:“用心相互倾听的教室”,是“润泽的教室”,教室里的每个人的呼吸及其节律都是那么的柔和。有了“润泽的教室”,更应有“润泽的课堂”,润泽的课堂一种氛围、一种心情,是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它如一股清泉带给我们教学观念的转变,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走过艰难的旅程,它似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伴侣与我共舞。
    缔造“润泽的教室”,是一次“启蒙”;是一场“解放”,更是一声“集结号”,它的“推手”是教师,“抓手”是课堂,“助手”是结构,“舵手”是学生,而“成效”在学生发展,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就教师职业追求,实现学校持续发展。
    缔造“润泽的教室”是一项艰辛旅程,它需要行动,行动是最高的纲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要坚持,就有奇迹。我们正走在“润泽的教室”的路上,一路风雨一路歌,相信这条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作者:新疆呼图壁县第一中学 陈金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