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业组】 爱,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行走 ——读《乡村教师突围》有感 他,满怀深厚质朴的情感行走在乡村教育的田野上;他,带领着千千万万顽强向上生长的乡村教师朝着教育理想不停地进发;他,倾心思索着学校、课堂等方面的理念,以素雅的姿态和朴实的文笔,给我们提供一个个乡村教育成功而生动的案例…… 他就是吴再柱。 他的成长故事和教育情怀,激励着许多教育人,他以教育者虔诚的呐喊,唤醒了我们心灵深处珍藏着的淳朴。我也曾是一个乡村教育者,读着再柱老师的文章,内心便犹如长上了翅膀,随着他的思想一起翱翔。 此书共四辑,分别为“心灵突围”、“理念突围”、“课堂突围”、“学校突围”。 。“理念突围”里,吴校长博客“柱子家园”吸引着我。我深深理解一位乡村工作者践行教育思想的酸甜苦辣,更感动于他对学生们最深沉的爱。记得中考前,他为全班46名学生每人写了一篇短文——命之为“这群少男少女”。46篇短文,46个孩子,他如数家珍,不,更如一位慈父,用心与自己的孩子一一交流着。那情那景,与我是那样的熟悉,渐渐地,眼前似乎幻化出的是乡村岁月中的我和我的那群学生们…… 村小生活 艰苦并快乐 1992年8月,我被分配到当时的东海县石埠乡道埝小学,开始教学生涯的第一站。 道埝小学是那个乡镇最偏僻最简陋的村小。学校仅有两排砖瓦房,没有操场,没有水泥地,更没有花坛草坪。学校有的是泥土,教室内泥土地面,高洼不平;室外是土路,晴天,时常尘土飞扬,雨天,道路泥泞。老师只有六名,担任五个年级的教学。语文、数学、音体美,每天我们都要一一来过。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所村小,给了我难忘的青春岁月。 那时,劳动是我们最大的快乐。春天,我们在学校四周栽树,田野里便回荡孩子们一串串银铃般的笑声。夏天,我们到水沟边抬水浇树浇花,孩子们顺便捉几只小鱼小虾玩耍。秋天,学校要铺路,咱们挖的挖,装的装,装满了,我在前面拉车子,孩子们在左右两旁推,“嗨呦嗨呦”,稚嫩的劳动号子至今还时常回响在我耳畔。冬天,破旧的玻璃窗户在风中“哐哐”地响,为了让孩子们暖和些,我骑车到十里外的镇上买回塑料布。站在窗外的桌子上钉塑料布,封窗户,寒风裹挟中的身体不停地打颤,手也早已冻得不听使唤。但是,看到孩子们热火朝天地递钉子、接锤子,心里立刻暖烘烘的。那种温暖的感觉至今仍然清晰地记着。 村小教学生活,艰苦,也快乐。为了写一篇“建筑设施”作文,我们师生徒步往返八九里路参观过水库。尽管回来的路上汗水和着尘土把我们个个摸成了大花脸,欢快的笑声依然不断。为了找回辍学的李小中同学,我连续五个中午去山里做家访。肚子唱着“空城计”,心里却很充实,。一个叫侍晓丽的女孩家中实在贫困,每到交学费时便不来学校了,我五次三番跑到中心校,央求领导减免学费。家中弟妹穿小的衣裤鞋袜,我全部找出来,装成大包小包,送到她家。现在,这个女孩已是一名中学教师。 镇上任教 午饭牵动我的心 九七年左右,时值小学“五改六”,我教六年级。当时不少村小不设六年级,学生只好到镇上中心小学走读。因为家离学校太远,吃午饭就成了摆在学生面前的难题。 开学第一天是我值班。中午十二点左右,我到各教室外转转。走到自己班门口,惊奇地发现教室里坐着一大半的学生。“哎,你们怎么这么早就到校啦?”因为学生跟我不熟的原因吧,没有人说话,有几个男生好像犯多大的错误似的,忙钻到桌底躲起来,几个女生忍不住趴在桌子上“哧哧”地笑。找一个上午在我课堂上回答过问题的男生一问才知道,他们根本就没回家,在教室里啃了早上从家里带来的干煎饼。我心里一紧。“哪来水喝的?”我问,大家齐刷刷地摇摇头。那时候矿泉水还是稀罕物,少见,没处买。我心里酸酸的不是滋味。三步并作两步,我跑回了家。把家里两只装满热水的水壶一提,让爱人端上一摞碗,送到了教室,“孩子们,慢慢喝,老师回去再烧!”下午放学后,我借了辆平板车,直奔煤场,拉回一车煤球,买了个煤炉,又买口两耳大铝锅。第二天中午,学生们就喝上了香喷喷的米汤了。 农村农忙时节无闲人,大人们忙着地里的活,顾不上孩子,这时候,路近的孩子也常不回家吃午饭,中午,教室里就又多了不少人。那段时间,烧米汤要从上午第二节课课间开始才供得上。我选了一个叫陈秋燕的能干女孩帮我的忙,嘱咐她什么时间拔开炉门,锅里添多少水,放多少米,大约多长时间米汤能熬好……我时常也要跑到娘家多拿一些煎饼回来,有些孩子饭带少了,得贴补一张才吃得饱;也有的因为家里太忙没捞到烙煎饼,没带吃的,咱家的煎饼卷上菜饱饱地吃上两张,下午才有精神上课。 两年后,我要调到县城了,已经上初二的那帮男孩女孩把我家院子挤得满满的。“老师……”陈秋燕刚张嘴,眼圈就红了,转过身去,擦了下眼睛,摸把扫帚扫了起来。其他的学生也跟着洒水的洒水,浇花的浇花…… 有人说,有一种爱,需要无私的奉献;有一种爱,真诚付出无需回报;有一种爱,默默耕耘,用行动实践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一种爱,如汩汩流淌的清泉,甘甜清冽,润物无声。我想那就是教师的爱,是再柱老师的爱,是你,是我,是我们所有教育者最淳朴的爱。(作者系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和平路小学 李玉玲)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