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综述 >

在激荡中发展并呈现光芒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李朝全 参加讨论


    “表现时代发展,呼应时代发展脉搏,关注国计民生,是近五年来报告文学最鲜明的特色或亮色。一批作品聚焦讲述中国新故事,刻画时代新人,以文学方式解读和阐释中国梦,成为五年来报告文学这种时代文体的强音。”
    五年来,报告文学变化很大,中国作协和中国报告文学学会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培植扶持报告文学新人。在江苏华西村、沙家浜、河南鲁山、山东济南和浙江南浔接连召开了五届全国报告文学创作会,每届平均约200名作者与会,通过短期集中的培训交流,激发起了一大批作者参与报告文学创作的热情。鲁迅文学院开办了有55名学员参加的鲁二十四报告文学作家高研班,今年9月还要办一期非虚构作家班。全国各省市陆续成立了数十个报告文学学会。这些都是在为报告文学培养后续力量,使报告文学作者队伍呈现出崭新气象。
    第二个重要变化是在报告文学的创作理念方面。2010年非虚构创作这一概念的提出,客观上对报告文学创作理念起到了反拨或者激活、刷新的作用,一批受到广泛关注的非虚构作品让报告文学作家看到了自身不足,同时也看到了非虚构的缺陷。在非虚构创作潮风行之际,报告文学界也进行了反思,并且努力从非虚构的漫溢中汲取有益的滋养,逐步澄清了创作中的一些理论性课题,刷新了创作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每年均有一两部现象级的报告文学作品发表或出版。如李春雷的《朋友——习近平与贾大山交往纪事》、何建明的《南京大屠杀全纪实》、王树增的《抗日战争》、王宏甲的《塘约道路》等,都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因为《塘约道路》,全国众多的省市县纷纷前往塘约取脱贫攻坚共同富裕的经,作品的影响远远超出了文学界。这提示我们:深刻关注现实、呼应时代发展脉搏的报告文学的影响力一直都在,而且非常巨大,定会受到老百姓和全社会的认可。
    亮色鲜明:
    抒写时代主题 表现中国精神
    回顾这五年报告文学创作,确实出现了新格局新特点,也有很多新变。其中最重要的创作内容是表现时代发展,呼应时代发展脉搏,关注国计民生的主题,这是近五年来报告文学最鲜明的特色或亮色。一批作品聚焦讲述中国新故事,刻画时代新人,以文学方式解读和阐释中国梦,成为五年来报告文学这种时代文体的强音。
    在举全国之力决胜小康关键阶段,表现脱贫攻坚内容成为报告文学作家着力的一大重点。去年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的龙宁英的《逐梦——湘西扶贫纪事》,描写的是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并提出“精准扶贫”的十八洞村为代表的湘西大地开展扶贫攻坚战的壮丽场景。《塘约道路》关注贫困地区如何实现跨越式发展,蹚出一条农村变革图强新路,具有标本示范的价值。蒋巍的《这里没有地平线》刻画文朝荣这位时代先进楷模,表现贵州省脱贫攻坚、决胜小康社会的艰难历程。纪红建的《乡村国是》则是全景式反映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扶贫脱贫攻坚、实现共同富裕梦想的作品。杨黎光将创作的重心转移到对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的探索与思考,推出了追寻中国现代化的脚印三部曲,特别是他的《横琴——对一个新三十年改革样本的五年观察与分析》通过解剖个案,思考探析改革开放未来走向,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张胜友、徐锋的《百年潮·中国梦》是对中国人民百年伟梦的思辨性表达,产生了很大反响。
    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中,绿色生态文明建设至关重要。五年来涌现出一批报告文学反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和美丽中国、美丽乡村建设主题。何建明的《那山 那水》以浙北小山村余村和安吉县的发展为例,点面结合,揭示乡村绿色发展、生态立县的新路径,正面表现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李青松的《薇甘菊——外来物种入侵中国》关注外来物种危害,提出应对措施。陈启文的《命脉——中国水利调查》《大河上下——黄河的命运》、哲夫的《水土中国》、裔兆宏的《美丽中国样本》、秦岭的《在水一方》、李春雷的《水中国》等关注水资源保护、水利建设等以水为主题的作品,均为生态报告文学的有机组成。
    反映创新创造主题的作品也是近五年报告文学的突出亮色。反映智能人研发历程、揭示即将到来的智能时代的有王鸿鹏、马娜的《中国机器人》,反映航天工程进展的有陈新的《嫦娥揽月》,反映海洋深潜事业前沿成就的有许晨的《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反映超级计算机事业的有龚盛辉、曾凡解的《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描写高铁发展的有王雄的《中国速度》等等。
    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占报告文学很大分量的一部分作品就是英雄叙事。当下的英雄叙事出现了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这些英雄人物更多的开始走向“俗世化”、凡人化。这些英雄,包括“感动中国”人物、全国道德楷模、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更多的是从普通人之中涌现出来。关于英雄的报告文学更多凸显凡人身上的英雄性、英雄情结、英雄品格,同时注重表现英雄身上的凡人性、平民化。这种创作理念包含了这样的含义:所有的英雄首先都是普通人,都是从普通人中间诞生的,只是因为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我们时代发展前进的方向,集中而典型地体现了时代主流的价值观,因此而被命名为英雄。如何建明塑造天津大爆炸救火英烈群像的《爆炸现场》,黄传会刻画以身殉职的歼十五总指挥罗阳的《国家的儿子》,任林举塑造当代乡镇干部典型的《此心此念——太行之子吴金印》,陈启文的《袁隆平的世界》、张子影的《试飞英雄》、吴玉辉的《谷文昌》、谌虹颖的《放歌天地间——艺坛将星阎肃》等,都是描写当代英雄人物的作品,皆可归入英雄叙事范畴。
    所有这些关于当下时代发展主流、主旋的纪实书写与叙事,都是聚焦现实讲述中国新故事谱就的文学新篇章。这是五年来报告文学最鲜明的一个特色。
    彰显活力:多维度多向度开掘
    抗战题材创作取得突破,成就突出。在抗战胜利70周年前后,涌现出一批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优秀之作,包括《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全纪实》。此外,张雅文的《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背景上,塑造了各国的一些反战英雄形象。冯雪松的《方大曾:消失与重现》踏寻发现已逐渐隐入历史深处的重要的战地记者方大曾。丁晓平的《大国博弈·1945:另一半二战史》和王龙的《刺刀书写的谎言》别出心裁,分别聚焦二战期间的大国外交战和侵华日军中的作家文人等,具有独特的价值。这些作品视野开阔,人物饱满立体,显示出抗战题材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向历史和民族民俗文化等纵深进行开掘,出现了一批好作品。如伊蒙红木反映佤族历史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最后的秘境》,李延国、李庆华思考中国共产党为何能够赢得民心的长篇纪实《根据地》,铁流、徐锦庚寻根溯源讲述一部《共产党宣言》的中国传奇的《国家记忆》,铁流、纪红建反映解放前老党员保持革命本色的《见证——中国乡村红色群落传奇》等,都是历史题材纪实中可圈可点之作。
    回望往事和昔日人生的国民记忆、平民自述类纪实作品大量出现,是近年来报告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现象。这些作品叙事的主体都是普通百姓,他们追忆和记述自己过去人生历程、家族记忆的作品引起了较大反响。这些“草根叙事”和普通国民记忆,容易激发起有类似经历或感受的阅读者的情感共鸣,这是近年来一个新颖的创作取向。
    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创作亦频频有佳作发表。舒辉波的纪实《梦想是生命里的光》讲述身处各种逆境的少年自强不息的成长故事,能给人以激励和振奋。丰收的《西长城——新疆兵团一甲子》讲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彰显兵团人身上伟大的爱国卫国、建设国家的奉献牺牲精神。朱晓军的《快递中国》《“乌坎事件”调查》分别关注当下中国两大热点:迅猛发展的物流快递和基层政权建设,启人深思。赵德发的《白老虎——中国大蒜行业内幕揭秘》聚焦大蒜价格大起大落的社会焦点,针砭时弊,洞察人心。韩生学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中国人口安全调查——“全面二孩”周年回眸》应和全面二孩时代,关注人口安全,意义重大。
    非虚构的创作方式及手法对小说创作也产生了影响,这也是近五年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现象。如孙惠芬的长篇小说《寻找张展》几乎完全采用田野调查的方式,寻找一个失踪的青年张展,董宏猷的长篇小说《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时,花费数年时间走南闯北,寻找各式各样的各个国家或民族的、各种年龄段的孩子,了解和探究他们心目中的中国。越来越多的小说家都有这样向报告文学借鉴吸纳优长的倾向。特别是在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之后,大批作家走向田野走进民间,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集创作素材及资源。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包括报告文学在内的非虚构创作也在主动借鉴吸纳小说虚构文体的优长,运用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情节、精巧的构思、精致的结构和精美而富于特色的语言来进行创作,出现了一批艺术性和文本价值较高的优秀作品。譬如阿来的《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丁燕的《低天空——珠三角女工的痛与爱》、张敏宴的《吸血的血透——揭开医院过度医疗内幕》、紫金的《泣血长城》、周芳的《重症监护室》、丁一鹤的《东方白帽子军团》等。报告文学与小说之间的相互融汇贯通、取长补短、互促共长,是文学创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总体来说,五年来报告文学成就喜人,出现了很多很好的变化和气象,产生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报告文学参与现实的力量有所削弱,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受到一定程度的忽视,邀约式“被动写作”过多,如何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是广大报告文学作家直面的一个严峻课题。报告文学还须增强战斗性、批判性,对现实保持一定的距离。报告文学的艺术性和理论建构亦应引起高度重视。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只有精美的艺术作品,才能赢得广大读者长久的喜爱。而理论上的建设对报告文学作家更是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