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让文物“活起来”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学习时报 李长庚 参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就文物保护工作曾作重要指示并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他的一系列关于文物保护的讲话充分展现了共产党人的文化自信以及延续中华民族文脉的历史担当。
    让文物“活起来”,首先要保护好文物,不能让文物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消亡。一方面,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文物古迹会受到破坏。另一方面,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浪潮对文物古迹也会造成人为的损害。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道路的建设中,要尽力保护好文物古迹。在旅游发展中,要避免对文物古迹进行过度的商业化开发。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他考察北京时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视察时指出,“要保护好文物,让人们通过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记得起历史沧桑,看得见岁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脉”。政府要做好中华文明的“守夜人”,全社会要增强文物保护的意识。只有保护好文物,才能让文化的薪火代代相传。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充分发挥以文化人,立德树人的作用。文物是沉睡的历史,要唤醒历史,就要还原沉淀在文物上的文化信息,让其蕴含的价值理念和民族精神去吸引人、感召人,走进人的心理世界和灵魂深处。发挥“文物”化人育人的作用,除了扩大博物馆的开放力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更多的民众接触到文物资源,近距离地感受民族文化的魅力,还要让文物走出展览馆,实现异地巡回展览,广泛传播文化知识。文物工作者不能仅仅只满足于把文物保护好,将古董宝贝“养在深闺”“藏在深阁”,而要积极主动地展示给人民群众,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变“我要看”为“给你看”。文物部门要通过举办各种讲座和展览活动,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和价值理念,为大众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宣传报道好各类大型的文物考古活动,增强大众观赏和了解文物的兴趣和爱好。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插上科技的翅膀。现代科技可以使沉积的历史变得鲜活有趣,栩栩如生。通过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的技术,可以突破时空的条件限制,使文物以不同的艺术形式呈现在人的面前,使公众足不出户就可以观赏文物的艺术形象。可以引导设计、美术、舞蹈、摄影等专业加入进来,利用动漫、3D,全息技术等,使公众深层次、立体式地体验和感受文物的人文、历史信息。让文物“活”起来,要建立数字博物馆、大型数据库,制作与文物有关的图片、视频、音频、动漫,让文物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广泛传播,成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给文物注入新鲜血液。文物承载的是“过去”的文化,要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就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文物“活起来”,就要为古老的文物加入新的创意、新的构思、注入新的文化元素,增加文化附加值,开放出新的文化产品,满足人们文化消费的需求。利用文物的素材和题材,大力开发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文博创意产品、旅游纪念品、文物复制品、工艺品;深入挖掘文物包含的价值理念,创作与文物有关的文艺作品,弘扬和传承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让文物活起来”,就要让文物走出去,用文物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世界文明多样化发展。文物体现中国文化的气息,是民族魅力之所在。文物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送文物走出去,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友人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国文化的辐射力、吸引力和影响力。文物是拉近各国人民情感和文化的纽带,要充分利用好文物这个文化交流的工具。
    总之,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载体。让文物”活起来”,是增强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脉的重要途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