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评论 > 创作谈 >

草原:精神版图与审美地标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满全(蒙古族) 参加讨论


    一
    草原是一种美学风格。
    假如生命是上帝制造的一种流程,那么故乡是生命流程中不可忽视的起点。对于每个人来说,故乡是生命传奇开启的地方。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片天空、一抹霞光都在生命流程中留下永不褪色的印记。
    我生在科尔沁草原,长在科尔沁草原。蓝天、白云、骏马,碧绿的牧场、悠扬的牧歌、火红的高粱天、童话般的村落,还有我那勤劳朴实的阿爸背影,这就是童年记忆中的科尔沁草原。童年记忆中的一切总是那么美丽无瑕,总是那么温馨亲切。童年是一部童话剧,充满烂漫、神奇和美好。对于很多作家来说,童年记忆是用不尽的素材库、写不完的故事盒。诗歌和童心永远在一起。天马行空的想象、纯洁无瑕的心灵属于童年,也属于诗歌。
    童年的记忆和故乡的记忆一直伴随着我的诗歌创作,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在诗行中,使作品更加烂漫、纯洁、朴实,具有草原的气息和泥土的芬芳。
    “冥远的天边有一片豆田/风凄凄雨潇潇春来秋去。扶着铧犁提着镰刀,有时/父亲缓慢的步行走进田间。母亲曾说,每当秋风瑟瑟草地连天/金色的黄豆就会散发出稔熟的芳香。”这是一首有关父亲、有关童年、有关土地的诗作《远方的豆田与父亲的祖国》中的几行,该诗于1996年刊发在《内蒙古青年》,1999年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文学创作“索龙嘎”奖。在内蒙古诗坛上,有一股书写科尔沁草原、抒发科尔沁人民内心诉求的诗歌创作潮流。比如,海日寒、包书林、特·布和毕力格、查干木林、包龙、司玉杰、查娜等青年诗人的大多数作品,题材均来自于科尔沁,他们以深重的笔调、朴素的文字和伤感的情怀抚摸大地,描写人民的幸福和苦难的生活,给内蒙古诗坛带来了另一种审美范式。
    对于我来说,草原是一种美学风格。
    二
    草原是一种生命密码。
    科尔沁草原是一块丰满、坚硬、深刻和沉重的土地。从近代开始,科尔沁草原大规模开垦,水草丰美的牧场逐渐变成沃野千里的农田,英勇善战的牧民逐渐变成勤劳朴实的农民,从此科尔沁草原进入半牧半农时代。从牧业经济转向农耕经济,从游荡的生活转向定居的生活,从游牧社会转向农耕社会,这是外部力量干预之下的一场文化变迁、社会转型。这是科尔沁草原人民内心深处隐藏起来的根深蒂固、难以释怀的沉重记忆。因为,面对新挑战、新生活、新秩序,科尔沁草原人民以顽强的毅力接受、吸纳、改造农耕文明,补充、完善、改变游牧文明,逐步完成、确立了半牧半农的生产机制和生活常态。
    很多年之后,突然隐隐约约中感受到科尔沁草原深处的那些久远的文化之痛,科尔沁草原几代人的心灵焦虑,心中自然而然地涌现出伤感、凄凉、悲壮、顽强的一首首音符。如《一个村庄的故事》《嘎达梅林的草原》《远方的村落》《古淖尔村》等等。因此,书写科尔沁草原深处隐藏的那段文化变迁以及文化变迁带来的脱胎换骨、死而复生的灵魂气质自然成为我诗歌创作的一种追求。
    曾经很多人讨论过我诗中的伤感、悲壮、顽强、孤傲、浪漫的美学风格,其实这些审美风格来自于科尔沁草原大地和科尔沁草原文化。我一直认为,科尔沁草原不同于其他草原,具有独特的审美风骨和精神气度。可以用朴实、顽强、孤傲、坚硬、沉重等词汇来表述科尔沁草原的文化性格。这些长年累月沉积下来的文化品格早已融入到我的血液和灵魂深处,成为生命密码,有意或无意间影响着我的处世态度和诗歌创作。
    对于我来说,草原是一种生命密码。
    三
    草原是一种精神气质。
    天苍苍、野茫茫,这两句经典诗行准确而形象地描绘了草原的轮廓。站在草原中央,眺望着火红的晚霞,你内心会悠然而生这种天苍苍、野茫茫的感觉。辽阔无边、空旷无极、浩瀚无穷的草原莫名地使人释然、使人放任、使人走向自由境界。自由境界乃是所有艺术追求的审美境地。法国文艺理论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讨论过地理环境与文艺的关系。草原文艺自古以来以奔放、豪迈、自然、朴实之风骨著称,这一风骨来自于北方草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气候。
    很多年后,顿悟脚下土地的不可承受之重,随之我的视线捕捉到更遥远的金戈铁马、战鼓雷鸣、狼烟四起的岁月,创作了《大漠孤烟》《大都往事》《宝剑》《在那勇猛的鲜卑废墟上》等诸多反映草原历史、人文题材的诗歌。其中,在《大漠孤烟》中,我写到:“也许大漠依然是勇士的列传,风沙千年/圣主的军队在何方,大漠无言/今夜,我依然守候勇士的墓地和古老的月光/手中的钢剑长夜无眠,我在寻找/前世的兄弟和女友//大漠中行走,有些孤单//……今夜,是谁在城堡里畅饮凉州烈酒,王朝背影/犹如遥远的残月//大漠中行走,有些孤单”。作品表达了我对草原历史的一种认知。是啊,科尔沁草原是以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为代表的辽河文明的发祥地,是一部多元文化的交响曲。从史前时期开始,北方草原始终是重要的政治舞台,诸多少数民族轮番登场,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比如原始崇拜、萨满教、安代舞、史诗、民间故事、本子故事、胡仁乌力格尔、叙事民歌、好来宝以及狩猎、游牧、农耕生产生活习俗、村落景象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科尔沁地区的半牧半农文化模式逐渐被打破,形成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三足鼎立的文明格局。科尔沁草原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历史底蕴、多元文化氛围构筑了我诗歌的精神版图和审美地标。
    对于我来说,草原是一种精神气质。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