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全面走俏和深入人心,以纸质载体如书报刊为核心内容、以电子载体如电子书、CD、VCD、DVD、盒式磁带为辅助内容的出版产业,在我国正遭受了中华文明特别是出版有史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危机:那就是国内出版物虽然每年的数量一年高过一年,到如今已达到年产量近48万种之多!而国内大众对出版物的需求一年低于一年,到现在整个国民一年不读书的人已经不是什么少数。即使经过权威出版研究机构最新发布的国民年阅读数量(年人均阅读不足7本),依然不能提振全行业的兴奋度。 “出版还能挺到多久?”可能是许多人心存疑虑的所在。于是,“出版悲哀论”正日益笼罩在整个业内的上空。笔者注意到,无论是来自首都的大型出版社,还是来自各地的中小型出版社,无论是国营骨干印刷企业,还是特大型图书卖场,都在反复重申着一个字“难”! 的确,难上加难正是如今的绝大多数出版机构所普遍面临的困境。于是笔者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了2001年出访日本的情形。当时正值日本出版界面临出版大崩溃时期,在各个图书卖场几乎很少见到买书的读者,只见出版界一片萧条景象。虽然如此,笔者随处可见的日本民众还是很爱读书的。特别是东京的地铁、高速城铁的车厢里处处是手拿书本看书的乘客,不看书的倒是很少见。在我们同日本最大的出版机构讲谈社、小学馆的负责人交谈时丝毫看不出他们的恐慌,倒是如数家珍地谈起如何多种经营,广开财路的新举措,如小学馆将自己精心设计打造的动漫人物形象卖到咖啡店里及手机商,该社还办有自己的出租汽车公司等十余家公司。而讲谈社精心组织出版的讲谈文库不但在业内站稳了脚跟,还完成了文化积累的重任,虽然这类图书并不赚钱,但该社的60多种杂志却使该社保持了旺盛的市场占有率,及时地回笼了资金。由此可见,即使是在出版大萧条时期,日本的出版业代表性的企业还是做大做强了自己,并找准了自己的市场位置。 市场是无情的,但市场也是无穷的!特别是像我国这样一个有着3.6亿多青少年读者及为数众多的中老年读者的国家,其出版资源、出版潜力远远还没有达到饱和的地步。即使是网络的普及铺天盖地、电子媒体的影响深入人心,但出版的魅力依然没有充分释放,出版的资源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虽然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但并不是到了出版的穷途末路。笔者坚信,只要我们的文化还在,只要我们的读者还在,我们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迅速走出出版低谷的。关键还是过硬的产品、全新的销售模式、读者至上的理念。也许,希望正是在这看似迷雾重重的困境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