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在作品创新中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人民日报 刘阳 参加讨论


    又至端午,在纪念屈原中思考——
    在作品创新中增强传统文化的魅力
    又是一年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之外,端午节纪念的是什么?人们都会回答,为了纪念屈原。那么,中华民族纪念屈原又是为了感怀和追求他的什么精神?屈原的精神如何能在今天更好传承?这是中国人在每年端午节都会思考的问题。
    屈原是中国的重要历史人物和文化符号,《史记》以来,关于他的文艺作品和史学著作可谓汗牛充栋。《史记·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这样起笔:“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话剧《屈原》中,郭沫若在人物出场时描述屈原,年40左右,着白色便衣……
    这些作品中,屈原让人们了解最多的是美人、美政、美文。他一心爱国,着力改革。他写出了旷世之作《离骚》,是中国雅文化的杰出代表。然而,他的人格魅力源自何处?他的人生又经历过什么样的曲折?尤其是他的青年时期,究竟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中国老百姓却知之甚少。继承传统文化,感怀历史、纪念先贤,尤其对于今天的青年一代来说,如何实现传统美德与民族经典雅文化的通俗化传播,真正实现雅俗共赏,在当下具有现实和重要的意义。
    湖南卫视近期播出的电视剧《思美人》在屈原精神的再解读、再塑造、再传播上做出了新的尝试,从少年到青年,再到老年,该剧试图以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结合,完整地勾勒出屈原的人生脉络。
    何为美人?屈原心中的美人就是高尚、纯洁的化身,具有君子人格的人即为美人。
    何为美政?原屈理想中美政的第一要义是以德治人。他的美政建立在他对祖国的拳拳之心之上。
    何为美文?他以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价值追求和政治理想,写出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楚辞经典,字句之间犹见幽兰,为中国文学创造了一个重要的高峰。
    电视剧《思美人》正是从这几个方面剖析和建立屈原的形象。与此同时,电视剧对以往著述中的屈原形象又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颠覆。“以往人们知道的屈原是比较严肃的、苍老的、激愤的,甚至悲情的,而通过《思美人》,大家看到了一个在青年时期朝气蓬勃的屈原,这也是年轻观众更乐于接受的。”文艺评论家高小立说。
    文艺作品的魅力就在于创新,对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当今文艺作品中新的语言、新的表达、新的风格产生的重要来源,成为立得住、留得下、传得开的重要参照。
    也正是因为这样,《思美人》试图在真实历史缝隙中驰骋创作的想象力——对内变法、对外合纵,屈原的政治理想、个人命运和家国情怀血肉相连。作品在屈原身上也融入了浪漫传奇的色彩,在他身边安排了莫愁这段旷世奇恋,衬托出作为政治家、改革家的屈原的命运。
    “用青春偶像、用一种接近青年观众审美习惯的方法,来提升流行文化元素的文化含量,对严肃文化进行通俗化的阐发。这既是这个剧本身的要求,也是同类文艺作品在传播效果上的努力探索。怎么把古典和现代,高雅和通俗,价值和颜值,思想和审美统一在一个作品中,并行不悖、相得益彰,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中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司原司长李京盛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之叹与今天的青年人并不遥远。延续千年的端午文化,让人们记住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和屈原一样,更多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物和精神符号,也急需今天的文艺作品以更贴近时代和现实生活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