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国防教育是文化版图的前线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张子扬李语然 参加讨论


    当今世界,文化版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可以上升到国防,甚至是国防教育,乃至民族精神领域内的国家安全的高度。因此,站在文化版图角度上的国防教育应该加强,而不是沦为简单的说教。
    我们先从一个熟知的超级大国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夯实其文化版图基石的角度谈起。在美国成为超级大国之前的1905年,德国心理学家于果·敏斯特伯格把目光聚焦在艺术教育上。他看到美国在科学和经济方面的长足进步,但也很敏锐地捕捉到这种进步背后的隐患——艺术教育认知的不足和缺席,他在《艺术教育的原则》结论处提出:“历史总是指出,三个条件被满足时伟大的艺术就会崛起:这个国家必须是健康的,它必须发展自己的国家特征的理想,并且要向世人展示它对美的热爱;前两个条件是在日常情况下就被满足了的,艺术教育必须被带向最后一个。”
    艺术教育是一个种子,播种在孩子心里,孩子心里播种什么,长大以后就会生产什么。好莱坞和百老汇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好莱坞和百老汇的黄金时代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戏剧家威尔斯、田纳西等在40年代大放光芒,美国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不是因为经济危机后带来民众娱乐需求,也不是战争提升美国国家地位之后带来的文化扩张,而在于美国迈入20世纪后千百间课堂和数以百万计儿童热情地投入到艺术教育的成果。
    同美国一样,不少国家都重视艺术教育,重视文化的力量,将艺术教育奉为“荣耀”的位置。这是因为艺术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魂魄,是文化版图的基石,而国防教育是文化版图的前线。特别是以好莱坞、美剧为代表的美国“文化版图”在全球的扩张,其背后真正的核心动力在于为了确立其国家的主体形象。
    从我国发展的全局看,国防教育不能停留在军训这一表层去诠释和理解,也不能停留在制作和播放一些科教片这一简单的行为上,还应该深入到人心,回归到我们民族的精神命脉之中。我们国家是有重视艺术教育的传统的,更有通过艺术教育宣扬爱国精神的传统。上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运动之后,紧接着就是国防电影、国防戏剧,还有教育电影观念的提出,我们的民族意识恰恰是通过艺术教育与国防教育的合一,将民族意识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为全面抗战做好意识上的动员准备。新中国成立后,《南征北战》《地雷战》《地道战》等战争片也曾风靡一时,影响至今。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这些前辈曾经受过艺术教育的熏陶这一过程。在保家卫国和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国防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构筑起我国文化版图的长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视剧也有关于国防教育题材的作品,比如:电视剧《和平年代》《突出重围》《DA师》《士兵突击》《亮剑》《火蓝刀锋》等,还有近期的话剧《兵者,国之大事》《从湘江到遵义》等。我们的国防教育不仅走进剧场、影院,还走上了荧屏。
    在“后电影时代”(特指电影已经从影院转移到荧屏),我们个别影视剧抄袭韩国影视剧、甚至带有日本动漫的痕迹。我们的文化产品要“走出去”,如果是抄袭、跟风、复制,怎么能够赢得世界的尊重,我们的文化版图谈何固守、拓展、甚至对话?在四川电视节,我们看到俄罗斯选送的电视剧依然是卫国战争题材。可见,站在文化版图角度看国防教育是有必要的,国防教育的传播手段原本就不应该局限在说教,而是应该与更为多样的文化传播方式相结合。
    一味抱着说教去做国防教育,去传播中国故事,是强迫人家看,往往起不到真正的传播效果。今天,我们拓展具有自己色彩的文化版图,就要有“对美的热爱”。整个民族“伟大的艺术”要“崛起”,需要坚定文化自信,才会有拓展的文化版图可言,而要坚定文化自信,必须明确艺术教育是夯实我们民族文化版图的基石,是我们民族国防教育的魂魄,而国防教育则是固守和拓展我们文化版图的前线。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