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旸:直面时代的精品力作缘何少见坐拥现实素材“富矿” 年产长篇小说四千
优秀的现实题材小说一直是文学爱好者追捧的热点。有数据显示,目前长篇小说的年均出版总量为4000余部。有评论家认为,遗憾的是,其中真正直面现实与人心、全方位多角度描摹时代变化的精品力作数量却不多。 面对鲜活的生活,一些作家为何羞于对现实发言,找不到有效的表达?有圈内人将症结总结为:埋头于书本或网络,只顾着“临摹”二手生活。一位资深文学编辑说:“现实题材写作难度系数高,需要作家放下身段、放平视角、放低心态。但是,有多少人愿意花几年乃至数十年去深入采访、提炼思考?”一些作家自认摸准了市场口味,自我重复所谓成功模式,渐渐远离生活。 坐拥现实题材时代“富矿”,但创作者依旧需要真正融入生活,到生活中捕捉细节与情节,去发现美好的感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创作出读者认可的佳作,为时代留影,为生活造像。 面对现实大餐,作家下不了嘴? 日前,作家东西推出 《东西作品系列》8卷本引来关注,即便从事创作30年,东西仍不时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新鲜感以及挑战:“时代日新月异,我们分明坐在文学的富矿之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也认为,对于作家来说,现在是不缺题材的幸运时代,社会生活提供了丰沛的素材和鲜活的体验,为文学创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可惜的是,纵观近几年的文学创作,能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作品着实不多,庄严厚重、气势恢宏的史诗之作更是难见。” 有图书编辑总结了当下创作中的几种不足———有的小说包裹着聚焦现实命题的腰封,但通篇看下来,更像是社会新闻的搬运集合,故事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局,缺少文学的创造性;有的徒有书写某一行业或职业变革的野心,但可惜火候不够,写着写着偏离航道,局囿到碎片化的私人审美,对社会肌理的纵深把握能力欠缺,难以触及时代进步的内核;还有的作品索性一味炫技,无关痛痒,自然也没法打动读者的灵魂。 比如今年出版的一部描摹当代个体精神面貌的小说,作家对两性关系困境浓墨重彩不惜笔墨。有书评人点评,小说挺“卖力”,却落入了家境出身决定感情角力胜负的窠臼,写来写去没有转出套路。缺乏开掘情节之后的深层动因,作品的耐看程度大打折扣。 对话时代的深度,决定了作品的人文厚度 记录大时代变革,反映生活和人群的变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责任。很多时候,读者希望从聚焦时代的作品中寻找答案和寄托。优秀的现实题材作品,不仅能收获业界好评,同时也拥有稳定的读者群。 格非新作 《望春风》 描摹变迁中的乡村,风俗画般铺陈故乡压在心头的重量,受到读者与评论界关注;阿耐的长篇三部曲 《大江东去》 全景式呈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变迁的斑斓画卷,有读者这样点评:人物饱满,活灵活现。 走进生活才能真正了解生活。有评论家认为,接触生活的广度,定义了作品的视野;与描写对象的“对话”深度,则决定了作品的人文厚度。身处大时代,只要用心,处处有题材。作家滕肖澜的作品 《乘风》 以自己在浦东机场的工作生活经历为素材,讲述两代“机场人”的起降人生;薛舒因父亲患阿尔兹海默症,时常在病房穿梭,接触到许多银发族的故事,写下 《远去的人》,描摹老龄社会境况,对严峻命题展开剖析。西北作家雪漠的丝路主题小说集《深夜的蚕豆声》,以19个故事打捞定格丝路上“众生相”。写作过程中,雪漠常常背着摄像机,带着几箱子书和资料去采访猎人,与村里老人一次次长谈,记录下惊心动魄的山野传奇;他还对话驼队,留存了丝路上行将消失的骆驼客文化。评论家谈到,小说描写的西部大漠,这正是雪漠生长、生活的地方,作品渗透了作家对大漠文化的深刻领悟。 脚踏实地才能捕获一手生活 除了描写生活中自己相对熟悉的领域,作家也需拓展视野。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萍认为,“现实勘采”能力的提升,需要作家在人生阅历、艺术手法上的双重积累。而作家的阅历和思考,也需要用生活故事来承载。 以时下薄弱的工业和建设题材小说创作为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白烨说,作家把目光投向“不讨喜”的工业题材,不仅需要勇气和担当,更离不开出色的文学才能和人生阅历去驾驭。作家程小莹为完成报告文学 《在援疆的高速公路上》,奔赴援疆干部工作的喀什地区,再现建设者艰辛之路。刘弘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洋山港 盛东人》时,深入当地国际集装箱码头体验生活,采访一线劳动者。掩卷后读者会明白,深水港如何从籍籍无名、灯火稀疏的小渔村,成长为巨轮云集、岸吊林立的集装箱大港。 “生活是创作的本源。小说的逻辑就是生活的逻辑,相比于想象力,生活更加丰富。”上海文艺出版社副社长谢锦告诉记者,有效的表达少不了一线的采访、观察与提炼,说到底,只有脚踏实地,深入生活,融入生活,才有可能凿到珍贵的“水源”。
(责任编辑:admin) |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