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直面好看与难做,反腐大戏无剧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解放日报 姜范 参加讨论


    
    图为李达康不慌不乱地处理紧急情况
    
    图为侯亮平依法搜查贪官住所,发现巨额受贿资金
    ■“好看”与“难做”,是反腐戏的一体两面。反腐题材取自现实,这一点有自带流量的可能。但同时反腐题材敏感、不易把握,是考验主创和投资人的试金石。要想成为真正的高品质之作,必须对热门题材深耕细作
    ■一部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戏,一部没有什么娱乐搞笑情节的戏,一部直面社会矛盾的戏,竟有如此魅力,靠的就是良心剧自身的品质。有价值观共鸣的正剧,才真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正剧,而是缺乏让年轻人入眼入心的正剧
    会讲故事的人都懂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妙处。情理之中,讲的是合乎逻辑,符合常理常情。意料之外,说的是要新鲜,不能一眼看穿。《人民的名义》的好口碑,也可以从这八个字中找到解答。
    说在情理之中,首先是因为题材。
    当下哪个话题最为公众关注?恐怕是反腐。这几年全国两会前的各种问卷调查都显示,反腐都是公众最关注的话题之一。
    腐败之痛,反腐之快,现实中一场看不见硝烟的反腐战争燃起了公众的期待和希望。反腐的新闻和案例成了家常谈资,“拍虎打蝇”成了流行语。去年十月,一部名为《永远在路上》的纪录片,引发了广泛的热议,其令人震惊的素材均取自反腐实践。作为表现形式更丰富更生动的电视剧,有什么理由在这样的时代命题前失语呢?在反腐题材电视剧经历数年空白期以后,《人民的名义》进入观众的视野,可谓占尽天时、得乎人心。
    要想成为真正的高品质之作,必须对热门题材深耕细作。好看与难做,是反腐戏的一体两面。反腐题材取自现实,这一点有自带流量的可能。但同时反腐题材敏感、不易把握,是考验主创和投资人的试金石。说浅了,观众觉得不解渴,现实都这么惊心动魄了,新闻报道都这么翔实了,电视剧还停留在想当然喊口号的阶段,还以脸谱化平面化的人物示人,恐怕无法令今天的观众信服了。说深了,有难度,不深入其中怎么能准确把握官场的独特生态?真的熟悉了游戏规则,又难免有忌讳,担心有人对号入座,触动某些人的神经,不能正常播出。这样的顾虑和尴尬,《人民的名义》曾经也不能幸免,多家投资方因此望而生畏。
    深耕细作是门手艺活,看起来并不复杂,走向精细却没有捷径。认真扎实地讲好复杂的故事,《人民的名义》下了一番笨功夫和苦功夫。
    讲故事讲究“先声夺人”。《人民的名义》第一集的改编处理,就牢牢地抓住了观众的眼球。抓捕赵德汉的情节,在小说里是侯亮平的回忆,双方斗争的战场只是赵德汉家中。电视剧里的情节就丰富得多了,充分运用了视觉语言的冲击力,更具戏剧性,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从赵德汉家的筒子楼到赵德汉的办公室,再到赵德汉的豪华别墅,三个不同的场景层层推进,赵德汉从不动声色地对抗到略显慌乱再到崩溃痛哭,充分展示了反腐斗争的艰巨。赵德汉这个人物也丰满得多了,这个在破旧的筒子楼里就着大蒜吃炸酱面的实权处长,每个月只给农村的老母亲300块钱,却受贿超过两亿元之巨。他受贿得来的现金布满了冰箱、床架、墙壁,制造了令人瞠目结舌的视觉效果。更让人想不到,贪来的钱他一分不敢花,贪来的房子他一天不敢住,就是喜欢钱的味道带来的满足感和安全感。这样耐心的讲述,不仅想说明贪官的堕落之深,也暗示了这个穷苦农民的儿子因为金钱而扭曲异化,引发人们对腐败毒瘤破坏性之大的深思。
    与抓捕赵德汉同时进行的,是汉东省省委的深夜紧急会议。官场话语体系透出来的微言大义,点亮了这场戏。省会京州副市长丁义珍出事了,汉东省的官场无疑将迎来一场地震。主管政法工作的省委副书记高育良主持会议,省委常委、京州市委书记李达康,检察长,公安厅长一起讨论如何处置丁义珍。李达康最为煎熬,这个丁义珍是他任用的,当前又是他“上位”省长的关键节点,容不得丝毫闪失,他自然不希望丁义珍被检察院拘捕。公安厅长想“进步”到副省级,希望得到李达康的一票,就主动向李达康示好,提出把丁义珍规起来而不是拘起来的建议。检察院已经做好抓捕准备,只等省委一声令下。高育良不慌不忙,先请示了新来的省委书记。省委书记没接这个烫手山芋,以刚来不熟悉情况为理由,将决定权踢回给高育良。得到授权后,高育良当即决定将丁拘起来。一番讨论和请示下来,他看到了每个人的底牌,完全掌控了局面。他的一个电话,既显示了对新任省委书记的尊重,不动声色地打击了当年的竞争对手李达康,又给丁义珍的逃脱赢得了时间,还正确地配合了最高检的工作。如此滴水不漏、一石多鸟,可见其官场生存之道的精深。一个焦灼的不健康的政治生态缩影,也由这场戏推送到了观众面前。
    拔出萝卜带出泥,盘根错节的案子就此拉开了序幕,一幅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态的长卷徐徐展开。更耐人寻味的是,人民的名义被同时挂在正方和反方的嘴边,论起口才之华丽,贪腐分子甚至更胜一筹。不同的是,正方以人民的名义保护人民的权力,将人民的名义视作维护公正的利剑;反方假借人民的名义损害人民的利益,将人民的名义当成谋取私利的掩体。无论检察机关还是各级政府,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人民的名义不是口头上的漂亮话,更应该是心灵的天平和行动的标尺。
    《人民的名义》的出人意料,在于它成了真正的网红,在网络上表现出强大的存在感。年轻观众以毫不掩饰的喜爱,贡献了令人欣慰的个性化支持。虽然主创有吸引90后的初衷,也增加了一点感情戏的戏份,但《人民的名义》太正太严肃,仍然不像一部典型的网红剧。近几年,最火的电视剧是宫斗、穿越、奇幻,有自带流量的小鲜肉,有美丽精致的服装道具,哪怕情节天马行空一些,也有足够的拥趸买账。久而久之,有人总结说,年轻人要娱乐,不喜欢正剧。
    《人民的名义》提供了另外一种解释。一部演员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戏,一部没有什么娱乐搞笑情节的戏,一部直面社会矛盾的戏,竟有如此魅力,靠的就是良心剧自身的品质。有价值观共鸣的正剧,才真正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不是年轻人不喜欢正剧,而是没有让年轻人入眼入心的正剧。套用一句流行语,不是正剧不行了,是你的正剧不行了。
    接接这个大时代的地气,会感受到时代脉搏的有力跳动。以中国这艘巨轮的庞大体量,她的社会转型和改革攻坚,是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也应当是创作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宝库。写出了《大师》《布鲁克林》的爱尔兰小说家科尔姆·托宾就感慨地说,中国本身最令人着迷的地方,是近年来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巨变压力下的个体和他们的遭遇让他充满兴趣。可惜,这些最令人着迷的地方,亿万人民的真实生活,却是当下电视剧里的少数派,需等待和寻觅才可见,不能不说是这个时代尚待弥补的遗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