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戏《盐道》剧照。光明图片 贵州省花灯剧院创作演出的大型花灯戏《盐道》,实现了贵州花灯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提升了花灯这一地方剧种的艺术生命力,也为地方戏的创作演出提供了启示。 从民间本地草根艺术演变而来的花灯戏,在艺术形式上有三个特点:歌舞性、生活性和灵活性。花灯在从歌舞形态转化为戏剧形态的初期,逐渐增加了戏剧情节与戏剧性的人物,然而其表演的重心仍以歌舞表演为主,戏剧情节与人物都要服从这个重心。贵州省花灯剧院自成立以来,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大大促进了花灯的戏剧化,它把花灯戏的重心从歌舞表演转移到戏剧本体上。然而植根于民间的花灯,其生活化的语言特点和载歌载舞的表演形式制约着花灯戏的表现范围,更擅长于表现传统小戏、农村题材和喜剧闹剧,在内容上多反映底层百姓的生活与心态,缺乏对重大题材以及社会、人性的深层挖掘,舞台上也鲜有大作支撑。 民间生活气息浓厚是花灯戏的长处,观众常常因为戏里表现的生活多姿多彩、扎根于民而倍感亲切。但照搬传统花灯的套路,将无法呈现戏剧发人深思的内涵。大型花灯戏《盐道》的创作突破传统套路,以舞台艺术为重心,以高科技手段为依托,在整个演出过程中,矛盾与冲突不断,高潮迭起,剧中人物、音乐、舞美完美结合,全剧始终贯穿“诚信是立身之本,亦是经商之道”的主线,通过“盐道”这一可歌可泣的主题,向人们充分展示了商道即是人道的人生哲理,充满了正能量。 剧中的花灯歌舞巧妙地融合在戏剧情节中。为能全方位地展示乌江盐道上的生动场景,创作人员还融入了贵州本土的多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如开场的纤夫,第二幕的傩戏,第三幕的龙凤花烛,第四幕的许家坝花灯的高跷舞,这些民间艺术元素的运用,不仅很好地展现出乌江流域的风土人情,更为烘托气氛、升华感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除此之外,该剧在唱腔设计上,以传统花灯腔调为基础,吸收了现代音乐的艺术创作手法,对传统的花灯音乐进行了大胆革新,使整出戏的音乐张弛有度、意境深远,无论是对特定环境的描绘,还是对人物错综复杂的情感表达,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穿插在幕间的乌江船工号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高亢激昂,余音绕梁,让人久久无法忘怀。在音乐及唱腔伴奏上,曲作者充分运用民间音乐元素,巧妙地将乐器的音色进行组合,达到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的效果,使音乐的调性关系、声部组合、音乐元素得到升华,形成多层面的立体音响空间。如第三幕的龙凤花烛,采用了纯粹的花灯音乐元素,渲染出兴奋、热烈、欢快的氛围,展现了浓郁的地方风情。又如第四幕田景花痛失亲人的唱腔,音乐旋律哀婉、凝重,刻画出一个女人若干年苦守盐道的辛酸和无奈。在展现田景花内心世界的音乐中,曲作者在传统腔体联用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使女主角的感情宣泄层层推进到高潮,彰显了人性的光彩,凄婉、高昂、回旋跌宕的音乐唱腔更烘托出女主角泣血的内心独白,令观者潸然泪下。 《盐道》的舞美设计运用了写意与写实这种虚实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使整个舞台清新、宽敞、明亮,增加了表演空间和调度空间的纵深感,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为了真实再现《盐道》一剧中的那个特定环境,展现纤夫道上纤夫拉纤的真实场景,舞美设计大胆采用幕前满屏纱幕模糊观众的现场视觉,在舞台综合艺术的时空感召下,透过纱幕,展现出那个特定时期乌江纤道上纤夫拉纤的悲壮场景,在幕间音乐乌江号子震撼、高亢的旋律中,让人瞬间回到那个特定的年代,直击《盐道》的主题。 纤夫的号子还在峰谷中飞扬,吼得荡气回肠,吼得地动山摇,吼得翻江倒海!百转千回,生生不息的乌江,在这号子声中,在纤夫血红的足迹下,幻化成一条生命的通道。《盐道》作为一台原创的花灯戏,虽有不足,却仍不失为一台草根艺术与舞台艺术完美结合的地方戏,堪称一台风骨独显、意义深远的花灯戏。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