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春晚年年办,年年挨“板砖”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蒋慧明 参加讨论


    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和谐 欢乐 人情 民心
    
    
    
    从1983年开始,迄今已经是第35个年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早已成为除夕之夜大家心照不宣的新年俗。如同逢年过节,即便远隔千山万水也要回家团聚一样,春晚的意义实际上也是中国老百姓对于传统的心理依附和精神回归,要的就是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欢乐喜庆的热闹气氛。
    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重头戏。从某种意义上说,春晚节目更像是年度的社会、经济、文化、民生等诸多热点事件的回顾与展望,因此,每一届春晚的编导与演员们着实花了不少精力,费了不少心思。整体而言,在充分体现和谐欢乐、喜庆吉祥的总基调上,本届春晚语言类节目给我们带来了如下的印象:关注民生问题,呼唤人间真情;新人次第亮相,艺术回归本体。
    从一对年轻小夫妻的视角,反映城市“蜘蛛人”生活情感的小品《大城小爱》,关注老年人情感追求的小品《老伴》,前者是由在综艺栏目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演员郭金杰、刘亮、白鸽表演,后者则是由春晚的老面孔蔡明、潘长江领衔,喜剧色彩浓郁,作品的表现手法虽然仍是巧合、误会的老套路,不过主题鲜明,语言生动,令人开心之余,不免更加关注农民工和老年人这两个目前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以及由此衍生的诸多社会问题。
    孙涛、闫学晶、刘仪伟表演的小品《真情永驻》和沈腾、艾伦、魏翔等人合作的小品《一个女婿半个儿》,聚焦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纠葛,尤其是后者,反电信诈骗的内核借助于翁婿矛盾的外壳予以展现,笑声中有警示。
    董其峰等表演的小品《阿峰其人》,带有南方小品夸张细腻的明显特征,揭示出某些人的功利心理、势利人格,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而冯巩、林永健、宋宁合作的《信任》,主题寓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奥运明星傅园慧的加盟虽为亮点却戏份不足;首次亮相春晚舞台的少数民族演员演绎的小品《天山情》,突出民族和睦的主题,特别是几十名载歌载舞的群众演员的集体出场,别具地域风情色彩。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中,小品历来最受观众欢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品这一原本属于戏剧学院中训练演员基本功的教学体裁,早已逐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舞台表演样式,往往具有体量小、容量大、语言鲜活、表演生动等特征。综观本届春晚中的小品节目,创作的视野涵盖了民众生活的诸多层面,基本仍是以喜剧风格贯穿始终,从主题到立意都健康向上,积极弘扬正能量,反映了文艺作品关注现实,寓教于乐的特点。不过,与早期的春晚节目相比照,在题材以及细节的深度开掘方面,似乎仍有不少值得进一步推敲的创作空间。以往大年三十刚过,街谈巷议的流行语常常都是春晚节目中的经典台词,而今尽管节目中也时有“金句”迭出,却更像是年度热词的集中展示,艺术表现力和作品的生命力势必相应有所减弱。
    央视春晚,从最初的文艺界大联欢到举国上下共享的除夕年夜饭,一晃已经走过了35年。仅以相声为例,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春晚大餐中的主菜,产生了不少堪称经典的相声佳作,至今仍令人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而反观近20年来的春晚相声,不仅数量上逐年递减,特别是与春晚鼎盛时期涌现的作品相比,无论是干预生活的程度,还是题材立意、结构技巧,皆乏善可陈,质量平平。从春晚大餐的主菜,到沦为可有可无的调味料,固然反映了相声难续昔日荣光的窘况,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相当长一段时期以来整个文艺创作领域的通病:花里胡哨,不痛不痒,远离现实。
    本届春晚有两段相声,高晓攀、尤宪超的《姥说》和姜昆、戴志诚的《新虎口遐想》。前者由两位年轻的相声新锐担纲,表演清新,作品规矩,结构虽有借鉴但内容贴近时代,“笑”果虽不火爆,却也能在同龄观众中引起共鸣;后者则是老将出马的一段《新虎口遐想》最为令人称道。
    这段相声是《姜昆“说”相声》专场演出中的作品之一,巡演近两年来赢得不少观众的由衷点赞。它既承袭了30年前的经典相声《虎口遐想》的讽刺批判精神,又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反映出创作者对“相声与时代”这一命题的深度挖掘和艺术创作的自觉。如果说,《虎口遐想》的视角是向内的,反映的是掉入虎山的小青工的人生价值观;而《新虎口遐想》的视角则是向外的,更多反映的是不断被游戏化的传播环境,尤其是不断切入的诸如“动物园园长克扣虎粮被抓”以及“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包袱儿”,令人捧腹之余仍回味不已。同样是荒诞的前提,但关涉现实的力度和深度则有所深入。
    《新虎口遐想》之所以备受关注,其意义远远不止于为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奉献了一段久违的春晚相声佳作,更为重要的是,它以严谨的创作态度,遵循相声独有的创作手法,讲究起承转合,注重情绪节奏,有人物的心理进程和性格脉络,不随意堆砌网络语汇,不任意游离于主题之外。换句话说,这是一段并不“新潮”的“传统”相声,是对当前众多脱口秀式的、主题涣散、毫无章法的“伪相声”的一次拨乱反正。或许,姜昆以花甲之年再登春晚舞台的这番苦心与努力,更值得所有相声从业者们关注与反省。
    春晚年年办,年年挨“板砖”。如今,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央视春晚,同时还不忘在网络等社交媒体上“吐吐槽”,也不失为新年俗中的一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若央视春晚继续办下去,则希望能有更多更精彩的文艺节目呈现于春晚舞台,为围炉守岁的观众们奉献更为可口的精神大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