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艺 > 艺术 > 评论 >

摹写人间“天堂”艺术的画卷——评朱栋霖等主编《苏州艺术通史》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文艺报 朱恒夫 参加讨论


    
    隋朝开凿了大运河,使南北交通空前便捷,有力地推动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到了唐代,全国经济中心南移,江南的中心苏州经济日趋繁荣,文化也随之发展,使得苏州不仅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且人才济济、人文荟萃,诗人李白、杜甫、张继、杜牧、杜荀鹤等都曾驻足苏州,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则任职于此。苏州本地亦出现了名闻全国的诗人,如崔国辅、张旭、顾况、张籍、陆龟蒙等。唐大历十三年(公元778年),苏州升为江南惟一的雄州。诗人杜荀鹤在《送人游吴》的诗中描述了苏州这样的景象:“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因经济富饶,文化发达,隋唐时即有歌曲《望江南》(或称《江南好》《忆江南》),表达了人们对江南的向往之情。至明清时,不惟苏州市区商贸活跃,景致花团锦簇,就是辖下县镇,也是经济发达、人口繁多。故而,在明清两代,苏州府的教育水平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检索明清科举进士录之类的书籍,金榜题名的苏州籍考生比比皆是,且许多科的状元亦出自于苏州。
    经济富饶,教育发达,艺术自然就会迅速发展。即以明代为例,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地位卓然的就有昆曲、虞山琴乐、江南织绣、园林、家具、冯梦龙等人的通俗小说、吴门画派与书派,等等。可以这样说,自宋之后,任何一个朝代的艺术史,如果抽去了苏州的艺术,就会黯然失色。或者换句话说,因为有了苏州的诸种艺术,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才那样的灿烂辉煌。
    这样一个富有艺术创新能力并在艺术上作出彪炳千秋成绩的城市,应该对她的艺术发展历史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其意义不仅在于回顾从勾吴到目下的艺术发展历程,厘清其成绩,确立苏州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的地位,增加苏州人对家乡的自豪感和提升其自信心,更重要的是,它能为其他地区提供具有效法意义的成功范例,为学术界提供具有研究价值的丰富的文献,为中华民族艺术史增添不可或缺的内容。
    而这项浩大的工作由朱栋霖教授牵头来做,是极其合适的。他是地道的苏州人,生于斯,长于斯,对苏州的历史和现状有着通透的了解,更对家乡有着依依不舍的情感;他是个慧性灵通的才子,就读的是著名的南京大学,其硕士研究生论文《论曹禺的戏剧创作》在彼时为翘楚之作,同侪目为榜样;他是个艺术理论家,撰写过话剧、昆曲、评弹等学术著作,并对评弹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他更是位苏州文化界的领袖,苏州大学杰出教授,现当代文学学科的领头人。这样浩繁的学术工程,在苏州一地,除了他,能担当此重任的不多。
    朱栋霖教授与他的同仁们经过十年艰辛努力,终于将三大卷《苏州艺术通史》呈现在读者面前,填补了中国地方艺术通史的空白。由全书内容来看,它有着三大特色:
    一是辨镜源流,厘清脉络。它以时间为经线,以文学、绘画、书法、雕刻、戏剧、音乐、舞蹈、工艺美术等为纬线,经纬交织,全面地反映了苏州从上古到当代的艺术发展历程、突出成就和杰出的艺术大家。能让人们全面地了解苏州文化,并产生敬仰之情。对于苏州本地人或生活、工作于外埠的苏州人,在读完此书之后,自豪之情会油然而生。自然,也会愈发热爱自己的家乡。
    二是视野宏伟,探根究源。每一个时代甚至每一个时期的艺术形式、艺术风格都有差异,何以如此?时代之经济、政治、宗教、民族之间的关系等等因素使之然也。该成果不但介述其艺术形态,还挖掘每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兴盛的原因,譬如“苏州园林”的成因。使读者不但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三是客观公允,实事求是。即如清代绘画,肯定了以“四王”为代表的太仓、常熟的山水画家的成就,而对苏州城内的画家则作了这样的评价:“人数众多,但蜚声画坛的大师并不甚多。”
    基于此,这部皇皇巨著必定成为苏州地方性经典文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