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学网-学术论文、书评、读后感、读书笔记、读书名言、读书文摘!

语文网-语言文学网-读书-中国古典文学、文学评论、书评、读后感、世界名著、读书笔记、名言、文摘-新都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理论 > 文坛聚焦 >

中华美学精神,我们有多少“家底”?学习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笔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0-14 中国艺术报 何瑞涓 参加讨论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这个命题的提出恰逢其时。”在4月16日《文艺报》主办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研讨会上,中国作协副主席廖奔这样表示。在他看来,随着中华文化的崛起,世界的目光投向东方,我们自己要摸清自己有哪些“家底”,写出更多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当天,近20位作家、艺术家、评论家与会研讨,围绕“中华美学精神的历史发展与内涵”“中华文化传统与当代表达”“当代文艺创作中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在全球化时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关注民间,不要将中华美学的80%放在一边
    中华美学精神的内涵是丰富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层面是从民间、从生活实践中推进其发展。中宣部文艺局理论文学处处长彭云指出,中外历史文化大多源于民间,整理于庙堂,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是仅仅把旧的仪式拿来,学一学《弟子规》,而是要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融入教育,看它到底是不是生活所需要的,才有意义,“它不仅仅是恢复国学,贴个标签” 。
    美学本身是泛化的,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马克思所言,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中国艺术报》社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向云驹指出,中国民间美学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美学观,巴赫金研究欧洲文学,最重要的切入点就是民间节日与文学之间的关系,得出狂欢化理论,而国内学界对民间文化遗产中的美学资源关注和研究较少。他强调,“老百姓传承了自己的美学,中国美学如果缺了十几亿老百姓,缺了他们所遵从的美学趣味、美学爱好、美学倾向,把80%的东西放在一边了,而仅仅只是在经典的、典籍的、哲学的、思想的层面说美学,这恐怕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美学” 。
    民间文化遗产之所以消失或被损坏破坏,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民间美学趣味、美学价值观的破败。向云驹举例指出,比如一位剪纸的老太太剪老虎剪得非常好,被请到某学院去讲课,接触了一些新的美学观,她一辈子没见过老虎,想去动物园看看真老虎,看完之后不敢剪了,觉得自己剪的不是老虎,把自己的价值观给否了。以洋为美,认为自己的不美了,就会放弃传承与保护。向云驹强调,民间有自己的价值体系,我们要揣摩清楚它,而不是破坏它,只有最美,才有最爱,保护世界文化遗产,要把美学价值放在核心地位上。
    莫让传统成幽灵,捡回丢失的金子
    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重要的是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指出,创造性转换就是把古代的东西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可以接受的东西,使其发挥作用,这种转换不是照搬,不是去背几首古诗,而是结合现实创新。
    鲁迅文学院教学部助理研究员李蔚超分析认为,今天“洋为中用”其实已经内化到了我们内心,洋的标准已经进入价值观,传承和弘扬美学精神其实是重新提出一种理想。对于“古为今用”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复古主义,将“古”作为至高无上的标准;一种是怀旧情调,实际上是在大众文化层面试图将20世纪中国断裂的两边拼接在一起;一种是将传统文化当做把玩雕刻的器物和点缀,没有把握到历史的真实。就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出生的作家来看,他们的阅读和创作借鉴的仍是西方现代派小说,而不去反观中国传统文学。传统成为一种幽灵化的存在,我们缺乏走进去的方式。因而,文化自觉非常重要,要回到中国文化传统内部来进行创作与研究,比如徐浩峰的电影《师父》就是回到道家文化,寻找武术对人的高贵精神的塑造,而不是如港台或好莱坞式电影将武术当做奇观来把玩,拍出了中国人应有的光彩的、高贵的样子。
    传统伟大,而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部主任李洱表示,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召唤传统,但当代知识的幸和不幸的根源是我们无法回到从前,不是现在无法回到传统,孔子那个时代就已经回不到传统了。但对传统的传承是文化人确立文化自信的冲动,这个冲动本身是非常重要的。彭云将传统比作“丢弃的金子” ,指出近年来唯洋是从成为普遍现象,我们的文艺创作不能照搬西方,东施效颦,那样不可能真正写出优秀的作品,要以中华美学精神为指导,创作出反映中国的“形”与“神”相统一的作品。他强调,随着国力的提升,我们对中华美学的记忆也在复苏,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既是找回古典美学,我们曾经拥有的辉煌、丢弃的金子,也是用中华美学的神韵确立今天的文化自信。
    一片树木成不了森林,中华美学精神是丰富的生态体系
    “我们的社会主义文艺,必须要有传统文化的血脉,要有根,要有魂。”陈晋指出,我们的文艺创作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的营养,要积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要追求真善美。在艺术表达上要注意体现中华美学精神,讲求托物言志、寓理于情,讲求言简意赅、凝练节制,讲求形神兼备、意境深远,强调知、情、意、行相统一。同时在全球化交融交流过程中,要保持我们自己的文化立场,要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以“古雅清新,自由自然,和而不同”来描述理想型的中华文化。他指出,一片树木成不了森林,中华美学精神也是一个完整的丰富的生态体系,具有开放性,不是封锁的,应该融合古今中西,并指向人类发展的未来。中国书协秘书长郑晓华也认为,科学技术是全世界共同的,但文化艺术有其民族性,中国传统的各艺术门类都有自己独立的体系,但长期以来受到冲击,应该给予传统文化以更多关注与扶植。如书法是中国本土艺术的典型代表,而在西方体系中书法只能算是技术,找不到相应的学科,要弘扬书法文化,就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西方文明中心观念,改变教育格局。
    中华美学精神是丰富的,《民族文学》主编石一宁强调,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文化是多元的,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需要发掘中华美学的多民族内涵,充分呈现中华美学的丰富性与多样性。“中国少数民族美学并不是中华美学的点缀和附庸,而是中华美学有机而重要的组成部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评论
批评
访谈
名家与书
读书指南
文艺
文坛轶事
文化万象
学术理论